金融观察

数字欧元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9期 作者:钟红 马天娇 编辑:孙艳芳
数字欧元若设计和使用得当,可显著改善欧洲支付体系,但其在隐私安全、金融风险及监管、基础设施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除此之外,数字欧元或可对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带来影响。

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的发动机和数字社会的助推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积极探索法定货币数字化形态,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逐步由理论走向实践。2021年7月,欧洲中央银行管理委员会正式启动数字欧元项目,将在未来两年时间内,围绕技术路线、法律框架、应用场景和潜在影响等关键问题开展调查评估。这标志着数字欧元发展迈入了新阶段。数字欧元将对欧洲乃至全球的货币支付体系和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但其所面临的挑战与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数字欧元项目启动背景

第一,数字货币需求愈加凸显。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居民消费、投资、储蓄行为日趋数字化。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网上购物、网络教学、线上办公、远程医疗等数字化工作生活方式愈发活跃,公众对于无接触式支付的依赖程度加深,线上金融服务需求日益旺盛。欧洲央行一项关于欧元区消费者支付态度的研究报告显示,约1/2的受访者表示,更喜欢使用非现金支付方式,而使用现金支付在支付总额中的占比也从2016年的79%降至2019年的73%。

第二,现有支付方式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可获得性较差。来自世界银行全球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库的2017年的数据显示,欧元区仍有5%的人口没有银行账户,而欧盟其他欠发达经济体的比例更高。由于缺乏交易账户和技术支持,这类受到金融排斥的人群只能使用现金支付。二是交易成本高。银行卡支付网络通常需要三方或四方参与处理交易,并从中收取交换费和许可费等各种费用,透明度和结算速度不尽如人意。三是泛欧洲支付体系不完善。欧洲消费者可选择的支付方式众多,例如德国的GIRO(General Interbank Recurring Order)和法国的CB卡(Carte Bancaire)等本地支付系统,Visa、Mastercard、PayPal、支付宝等区外支付体系,但尚缺乏覆盖整个欧洲的支付网络。四是跨境支付效率低、风险大。目前,欧洲跨境清算高度依赖由美国控制的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跨境交易需3—5天才能到账,清算效率较低,手续费高昂,且面临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