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入篮五周年

新时期如何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9期 作者:张礼卿 编辑:孙艳芳
要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必要深刻认识货币国际化的客观规律,并结合当前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俗称“入篮”),并取得了10.92%的份额,仅次于美元和欧元。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历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的拉加德女士表示,“人民币进入SDR将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对中国政府过去几年在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方面所取得进步的认可”。在人民币“入篮”迎来五周年之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进而研究稳慎推进的策略和政策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历程回顾

如果不考虑2000年前后在边境贸易中即已出现人民币的零星使用,那么可以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始于2009年7月启动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改革。在这12年时间里,尽管并非一帆风顺,但人民币国际化总体上呈快速发展态势,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大致而言,受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基本面、贸易结算政策调整、人民币汇率波动、资本账户开放提速、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以及不断融入全球金融治理进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过去12年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呈现出波动中向前发展的态势。一是启动与快速发展阶段(2009—2014年)。由于差不多是从零起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改革效应突出,加上受人民币升值势头明显、资本账户开放提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段时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迅猛。经过短短5年时间,到2014年我国跨境贸易中大约有25%实现了以人民币结算;同时,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存款超过了1万亿元,全球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达到2万亿元之多。二是调整与平稳发展阶段(2015—2017年)。受“8·11”汇改引起的市场波动,以及随后出现的人民币贬值趋势和资本账户开放速度放慢等因素的影响,该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出现了调整与平稳发展的局面——无论是中国香港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存款还是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额都有相应调整。三是回升与持续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2018年以来,伴随着深港通、沪港通、债券通等的推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额度限制取消,以及外资对我国金融机构投资股比限制的放松乃至最终取消,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重新加快。同时,人民币重拾“稳中趋升”的态势;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外息差扩大导致外国证券资本流入加强;国际货币金融合作也不断加强。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人民币国际化重新进入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阶段。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