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入篮五周年
基于特别提款权视角看人民币汇率走势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9期
作者:
编辑:田园 孙艳芳
从SDR视角看,近年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从发散波动逐渐转为收敛波动,已经呈现出成熟货币的特征。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本文基于SDR权重和汇率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总结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变动和特性,为观测和理解人民币汇率走势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人民币入篮以来的权重变动显示出成熟货币的稳健性特征
SDR是目前全球5种最重要货币的复合体,汇率和利率均根据篮子货币计算得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根据贸易和金融两大类指标,确定SDR篮子货币的初始权重。初始权重确定后,以在SDR修订生效日前3个月的平均市场汇率作为基准汇率,计算出各篮子货币的数量。至下一次调整前,各货币的数量固定不变,但对应权重会因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而变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含篮子货币的数量不变,SDR对各种货币的汇率根据外汇市场汇率行情计算得出,而非交易形成。
货币的权重变动基本反映了相对于其他篮子货币的强弱。由于篮子中各货币的数量不变,汇率的变化会引起权重的变动,相对初始权重就会有所偏离。以人民币为例,如果汇率相对升值,那么固定数量的人民币在SDR篮子中所占的权重就会增加。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美元和欧元在SDR中的权重占比高,其变动幅度自然更大,因此变动幅度的绝对数值并不能作为货币是否稳定的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