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让投资穿越增长疲弱的时代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2期 作者:钟伟
在稳定经济增长、维持常态宏观政策、管控系统性风险、激发创新成长等方面能力越强的国家,越能赢得投资者的长久信心。

要简练地勾勒出21世纪的前20年,实非易事。也许可梳理为以下三点:一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期间偶有波澜;二是财政货币刺激滥觞,财政赤字和发钞竞相创新高;三是资产价格膨胀,权益资产尤其瞩目。那么,现状为何如此?有何内在机理?

有人戏言,在上世纪的韦尔奇时代,即便是韦尔奇家的狗做总裁,通用电器也会是伟大的公司。这样的评论虽然苛刻,却指出了时势使然。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增长放缓趋势明显,特别是随着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其态势更加显著。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速在过去20年大约打了六到七折。长期增长的趋势性放缓,折射出经济新旧动能的接续不够顺畅,全球化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接近潜力耗尽。

在2001年之际,人们会将互联网泡沫视为最重大的经济事件,而次贷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则极有可能充当2008年和2020年最重大的事件。但就本质而言,答案仍是增长的趋势性放缓,上述事件冲击至多是带来了巨大的短暂波动,事后使全球增长疲弱更加凸显。新世纪以来,每一次危机都跟随新一轮更失衡疲弱的增长:2010-2019年,美国经历了二战之后最长的经济景气,而经济增速却从克林顿新经济时期的4.3%掉到了2.4%;中国经济同样不会再有2010年之前动辄10%的高速增长。

在持续疲弱增长和频繁危机的侵袭下,尤其是以保守、孤立、勒索为主要特征的“特朗普主义”冲击下,人们加速了宏观刺激政策的长期化,使得现代货币理论(MMT)应运而生。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负担率从21世纪初的不足60%,到现在实现翻倍;美联储不得不持续使用量宽政策和零利率政策;财政赤字货币化也日益流行。一言以蔽之,增长弱加之危机多,迫使许多发达经济体差不多沦落到“发钞度日”。无论冠以何种说辞,本质上对发钞的约束已经废弛,被长期化的财政货币刺激,几乎看不到回到常态或有序退出的可能。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