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

中美利差的内在决定机制与时变逻辑探析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期 作者:程昊 朱芳草 黄龙涛 编辑:张美思
中美利差的长期决定性因素是中美两国的经济基本面差异。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会加剧中美利差的短期波动,但短期波动行情最终会回归于由中美经济基本面差异主导的长期走势中。

2020年,中美利差走高引发各界关注。本文聚焦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结合索罗(Solow)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现实影响因素,构建长端收益率决定框架,并基于该框架对历史中美利差在不同阶段呈现的走势进行分析,旨在为中美利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长端利率决定框架的构建

10年期国债利率属于长端利率,其往往被视为反映经济发展的长期回报率,故本文借鉴反映经济长期增长的Solow模型,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长端利率的决定因素。

根据模型的推导结果,当资本处于黄金律水平时,资本的边际回报率=。式中,分别代表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及资本折旧速度。从长期看,资本的边际回报率扣除资本的折旧水平可得到经济体的长期回报率,据此将上式移项可得:资本的边际回报率-。在Solow模型中,经济增速取决于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根据理论推导,可以认为长端利率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的增长水平。而10年期国债利率属于名义利率,因此其主要取决于实际经济增长与通胀水平。其中的经济逻辑可以理解为:利率体现资金的价格,代表着经济体运行的债务成本;而名义经济增长体现经济体的产出水平,代表着收益。在一个债务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从长期均衡的角度看,收益端与成本端会趋同,因此长端利率在趋势上应与名义经济增长相一致。从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其名义经济增长的走势中可以发现,二者走势确实具有一定的趋同性。这表明,名义经济增长对长端利率存在较好的解释力度(见图1)。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