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论坛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期
作者:
编辑:孙艳芳
下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应以《建议》为方向指引,立足长远发展,服务于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以主动作为来应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和跨境投资的较快增长,带动了人民币跨境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认可度和影响力明显提高,人民币国际化了取得重要成就。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中美经贸摩擦等,引发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变数和挑战。我国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明显增强的远景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进一步提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
本文站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和新发展阶段规划布局伊始的关键时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11年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客观回溯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历程和现状,剖析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下阶段如何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具体举措及政策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历程与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至今已有11个年头。总体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波动中前行:地域上,沿着周边化、区域化、全球化的趋势演进;功能上,作为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计价货币交互推进;使用范围上,逐步实现了从经常项目到资本项目、从贸易投资到金融交易、从企业到个人的更大范围拓展。然而,不同时段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演进速度和推动动力存在差异,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始于2009年的起步阶段,2010—2015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的稳步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