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跨境电商贸易融资发展
近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迅猛发展。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已超20万家,主要以小微企业为主。但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流程长”始终是其发展的瓶颈。因此,中国银保监会、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19年12月下发了《关于完善外贸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特别提出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搭建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深入了解小微外贸企业金融需求和生产经营信息,开发特色产品服务”。跨境电商贸易融资,基于整个供应链的大数据,通过整合银行、跨境电商平台、跨境仓储/物流企业、跨境电商以及支付机构的信息,来减少信息不对称,为跨境电商企业办理贸易融资,进而有效解决跨境电商企业的融资难题,为稳就业、稳外贸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银行跨境电商贸易融资模式
跨境电商企业具有以下特点:平台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亚马逊、Wish、阿里国际站、京东国际等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平台拥有跨境电商货物、交易、物流、资金等全维数据,可反映跨境电商贸易的全貌,且经过订单、支付单和运单三单对碰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认证,可信度高;卖家具有较为稳定的供应渠道,具有强烈的融资需求,以应对互联网的广度和速度带来的快速增长;轻资产运营,固定资产占比少,存货等流动资产占据了大量的现金流;以快消品、3C等产品为主,营运周转天数平均在3个月。
基于跨境电商的上述特性,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区块链、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整合银行、跨境电商平台、跨境仓储/物流企业、跨境电商企业、支付机构的信息,掌握企业生产、储存、物流、销售的全流程数据,更好地将风险管理有机融入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开发基于现货质押、未来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的跨境电商贸易融资产品,解决跨境电商企业的融资难题。目前,国内已有部分股份制银行尝试与亚马逊、阿里国际站等大型跨境电商平台以及各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发银企直联系统,开展相关贸易融资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