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贸易与投资条款解读
RCEP的签署落地,标志着15个成员国携手铸就了当今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成员结构最多元、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内容兼具高标准与包容性,尤其在贸易和投资领域达成诸多重要共识:货物贸易领域“零关税”与贸易便利并重;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水平显著高于此前的“10+1”自贸协定;投资领域以负面清单形式推进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电子商务领域达成亚洲区域首个高水平多边电子商务规则。这些内容对降低区域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完善区域供应链、价值链,构建开放、包容、互惠、共赢的多边经贸规则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协定的生效落地,域内企业也将获得多重利好。
货物贸易:“零关税”与贸易便利并重
中国与RCEP相关国家经贸关系密切,货物进出口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约三分之一。海关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与RCEP成员及印度进出口总额1.5万亿美元,占全年进出口总额的33.3%。其中,进出口总额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东盟(6415亿美元)、日本(3150亿美元)和韩国(2846亿美元)。在货物贸易方面,RCEP将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作为首要任务,致力于建立逐步消除绝大多数货物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高质量自由贸易区。
一是达成大规模直接关税减让。协定生效后,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产品数将超过90%,而且是以“将关税立即降至零”和“10年内逐步降至零”为主。例如,在中国从日本进口方面,协议正式生效后,1300余项8位税则号商品进口关税降至零。其中,视频信号录制设备、声音录制设备等降幅较大,由30%的最惠国税率直接降至零;另有5000余项商品进口关税将逐年降低,降税空间最高可达65%,涵盖内燃发动机零件、模塑成型机器、浮法玻璃板、油压传动机等进口需求较大的产品。在中国对日本出口方面,皮革制品、玩具、服装等制造业产品的进口关税也将逐年降低,其中皮革作面的手提包关税由基准税率的14%在第16年降至零关税。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关税减让对中国的优势行业构成利好,对弱势行业则是挑战。其中,受益较大的是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建材、农产品、采掘业等行业;而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机械制品等行业,可能要面对较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