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新时期企业避险管理之道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24期 本刊记者:荣蓉 王亚亚 章蔓菁
伴随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涉外企业应摆脱过往“兜底”思维,加强自身的汇率风险管理意识与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有升有贬。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偏弱;但自6月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止跌回升、震荡上行。在多位市场人士看来,本轮人民币升值具有坚实的基础——我国经济率先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复苏、中美利差拉大,以及美元指数走弱,成为推动人民币汇率走势上扬的重要因素。

202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宽幅波动给涉外企业汇率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也使不同类型、不同管理风格的企业现出“真身”。从《中国外汇》调研获得的反馈看,当前不同的汇率避险主体面临着不同的汇率管理境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有一定分化:越早树立风险中性理念、组建专业避险团队的企业,在应对汇率波动方面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就会在今年有升有贬的市场环境中感受到汇率波动之“痛”。究其原因,既有企业主体在汇率风险管理理念上的认知差异,也有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上的差异。

人民币汇率波动  企业避险临考

“当前,出口企业汇率避险情绪较为强烈,多数企业正在签订明年出口订单,都将汇率风险防范纳入合同谈判中。”中信银行合肥分行国际业务部专家袁田军对本刊记者表示。他从事银行国际业务十余年,所接触的都是安徽省各大进出口企业。据其观察,面对此轮人民币快速升值行情,进出口企业的表现有所分化。2020年6月初,人民币处于快速升值初期,多数出口企业处于观望状态,对市场波动的反应不够迅速,主要是内心对人民币汇率仍抱有均值回归的想法。与出口企业不同,进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初期就触发了较为明显的避险情绪,在人民币汇率升至6.9、6.8左右时,就有很多进口企业着手锁汇避险;但随着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进口企业锁汇动力反而有所减弱。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