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24期 作者:张明
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我们既要充满信心,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各种困难与风险,沉着、冷静地进行系统应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相关内容,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建议》中提到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等要义,更是引发广泛讨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所谓新发展阶段,是指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目前,中国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1万美元,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在十四五时期,中国人均年收入将会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目前标准大约为1.25万美元左右)。《建议》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人均GDP要达到2万美元左右。换言之,要实现未来十五年人均GDP翻一番,隐含的年均人均GDP增速要达到4.7%—4.8%的水平。

客观来讲,全球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中国要实现未来十五年人均GDP再翻一番的目标并不容易。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笔者认为,中国至少应做好以下事情。

第一,通过加快结构性改革来提高经济增速的效率。一方面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令其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另一方面,结构性改革下经济增长效率相关指标的提升,有助于增强人民币基本面的竞争力(鉴于2035年实现人均GDP翻番是基于美元计价收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也会增加实现GDP翻番任务的概率)。整体来看,未来十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望成为中国结构性改革的主线。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