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金融

疫情之下资金管理服务应需而变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11期 作者:陈雯 编辑:王莉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银行应引导企业做好财资管理,深化资金管理服务内涵,共同度过特殊时期。

助力企业化解难题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外贸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何降低财务成本、节约现金流,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对此,银行可在三个方面帮助企业化解难题:一是可依托电子化平台,配合企业统筹全球应收/应付账款管理,助其实现对现金流的有效管理;二是可通过为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方案,如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应收账款保理、应收票据贴现等业务,提前回笼资金;三是可利用境内外金融市场的相对优势,积极为企业寻找新的融资渠道。

案例一:通过可视化财资管理平台助力企业实现对现金流的有效管理

A企业是当地最大的外资企业,目前主要产品为通讯设备相关元件及模组,所生产的产品服务于该行业大型跨国公司。该企业在加快“国际化”布局的过程中,其合作银行和银行账户激增,产生了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的现金和财资管理需求,导致其出现了资金管理分散、结算管理乏力、资金监控困难等问题,原有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对财务效率、资金安全和资金收益的管理要求。

银行向该企业介绍了现金管理平台。该平台涵盖统一账户视图、支付结算等服务功能。通过境内银企直连、与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及境外银行直连,主办企业可查看下属成员单位在境内外分支机构的各类账户明细信息,并且能够对下属成员单位账户进行转账操作,包括集团内部账户互转,以及对第三方收款人的汇划结算。该方案成功为该企业打通了境内外财资管理通道,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客户运营成本与操作风险。

案例二:利用贸易融资工具回笼现金流

B企业是一家纺织公司,主要产品出口欧洲。因下游企业延迟复工,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如期收回,造成资金流紧张,难以按期承兑原材料进口时开具的进口信用证。某银行为该企业办理了进口信用证到期押汇业务。该业务利用企业在银行的贸易融资额度,实现了快速放款,使客户无需通过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就解决了融资需求;同时,银行还充分利用抗击疫情特殊时期的贷款政策,降低融资利率20个百分点,为企业节约了资金成本。

当前外债新政放宽了具有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购汇偿还,在企业因疫情导致出口收汇延迟,又无其他外汇资金可用于偿还贷款时,企业可购汇还贷,以便利企业的持续经营和保证良好的信用记录。

案例三:海外发债后利用货币掉期锁定融资成本

C集团是以文化产业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该集团早在2018年即获得了发改委外债的备案回执,但出于对内外形势的考量集团境外发债计划一直未付诸实施。今年以来,美联储持续降息,海外发债成本优势较明显,发债计划遂提上议程。但公司的主要收入币种为人民币,与支出货币不匹配,存在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的汇率风险。

为抗击疫情冲击,各国央行先后启动量化宽松进程。在美联储降息环境下,境外融资成本相较境内更低。鉴此,企业可通过发行美元债、美元贷款等方式融入低成本的美元资金,然后通过货币掉期将外币债务转化为人民币债务,以此规避汇率和利率波动风险。

银行为其出具了发债后货币互换的融资方案。C公司发债融资1亿美金,期限3年,原始定价为3M libor+180bps。目前3年期3M Libor美元货币掉期的报价为0.8%。如客户叙做货币掉期则可将贷款融资成本锁定为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20%。通过货币掉期锁定了该集团的融资成本,满足了其避险需求。

三点启示

“黑天鹅”事件让企业猝不及防,银行则可以此为契机,助力客户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做好长远资金筹划,使企业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市场变化。

启示一:引导企业建立积极的财资管理理念,运用银行电子化平台实现账户的可视化管理

相对于主营业务在国内的企业,“走出去”企业涉及不同的市场,呈现出多国家、多层级、多币种、多账户的特点。疫情突然而至,部分企业为渡过眼前的难关,开始被动地进行现金流管理,而未做长远规划。对此,银行可引导企业重新审视财资管理方式。

一是做好银行账户的统筹管理,及时掌握账户余额、交易明细信息,以及账户出入账信息报告、对账单的自动生成。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为客户提供全球现金管理平台,支持境内外、离在岸、多银行、多币种账户境内外一体化管理,涵盖统一账户视图,支付结算等服务功能,实现全球账户统一管理。

二是提升线上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疫情初期,春节假期的延迟以及居家隔离的管控措施,让每个企业深刻意识到线上交易对于企业财资管理的重要性,也为银行的线上平台经营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会。特别是国际贸易进口付汇项下,都有明确的付汇期限,未能按时偿付将导致商务纠纷和索赔损失。这使得高效、便捷、电子化的支付方式,成为了众多企业的一致需求。目前,多家银行已实现货物贸易项下电子单证线上化,使货物贸易项下的结算及融资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线上化渠道进行。银行应以线上化平台作为切入点,提高客户粘性。

启示二:引导企业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开拓低成本资金来源

银行可配合企业摸清自身现金流状况,按照短期、中期、长期,对资金何时支付、支付规模、盈余存款、理财安排、融资安排等提出建议。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流的来源可分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入、融资活动现金流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走出去”的企业面对全球市场,虽然承担了相应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但同时也拓宽了境内外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一是可通过母公司注资、增发新股、设立合资平台引入财务投资人等方式,吸引外商投资资金;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政府管控有力,并及时推出了稳经济、稳外资的系列措施,推动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银发〔2020〕95号),旨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5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的通知》(汇发〔2020〕11号),旨在促进外贸提质增效,提高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优化外汇业务流程。这些举措,便利了企业跨境投融资及外汇收支,均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增强外资信心,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

二是可指导企业用境外低成本融资置换现有负债。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通知,上调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3月1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宣布,扩展外债便利化试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允许参与试点并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4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优化外汇管理 支持涉外业务发展的通知》(汇发〔2020〕8号),在全国推广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将资本金、外债和境外上市等资本项目收入用于境内支付时,无需事前向银行逐笔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由经办银行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事后抽查。这一政策鼓励企业从海外获得融资,为外债、资本金等在境内的支付使用提供了便利。银行可结合近期政策导向,因势利导,鼓励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从境外融入低成本资金,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是帮助“走出去”的企业应对风险。如一些建筑施工类企业,疫情暴发前,在境外承包合同中已约定了项目交割期限、资金出境与支付期限,导致疫情暴发后,面临着无法按期交付的风险。鉴于这类企业通常是大型国企、央企,资信较好,可通过过桥贷款、出口信保项下的保理业务等为其提供融资,助其摆脱困境。

启示三:引导企业重视汇率风险,建立积极的汇率管理观念

汇率风险是跨境企业市场风险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这次突发疫情使部分未锁汇的企业直面汇率波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这也警示我们,在警惕“黑天鹅”的同时,也要防范“灰犀牛”。企业可通过外汇避险产品,在事前将汇率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银行则应运用自身专业能力引领客户需求,尤其对在当前环境下仍留有外汇敞口的企业,要为其提供针对性、定制化的避险、投资解决方案,提升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作者单位:招商银行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