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务

透视国内信用证的风险与合规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8期 作者:程芊琳 张茜 编辑:韩英彤
如何在国内证业务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其业务风险,在合规的基础上推动产品健康、有序发展,成为银行需要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

风险防控与合规,一直都是银行产品研发过程中考虑的重中之重。自1997年信用证引入国内贸易结算体系以来,其风险点以及风险防控就成为相关从业人员关注的重点。如何在业务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业务风险,在合规的基础上推动产品健康有序发展,是每一个业务人员的必修课。

风险与合规面对的形势及挑战

一是不断完善的政策制度明确了国内证风险合规的原则和要求。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国内信用证产品首次试水内贸。但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该法规已不能满足业务风险管理的需求。如关于单据正本的规定,只要发票注明正本,银行即可接受,导致受益人多次提交发票复印件重复融资的风险;又如有关信用证不符点只要商洽申请人获得同意,开证行即需付款的规定,有悖于信用证中开证行独立付款责任的原则,变相扩大了开证申请人的权益。鉴此,2016年,在市场发展和风控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新版《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出台;同年还颁布了配套的《国内信用证审单规则》。此外,相关部门近年来还陆续发布了《跨行国内信用证产品指引》《商业银行福费廷业务指引》等办理国内证及相关融资产品的指导意见,使国内证系列产品的风险管理原则日趋清晰,业务回归本源。

二是统一的跨行系统建设为风险合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手段。2019年,人民银行启动电子信用证信息交换系统(下称“电证系统”),标志着国内证业务发展进入了电子化时代,也为更有效地开展国内证风险防控提供了新工具和新契机。目前,电证系统一期的结算功能已在主要商业银行推广,二期福费廷系统也在设计研发中。电证系统搭建了统一的电子化业务信息交互平台,可有效加强对国内证事前风险和事中风险的流程把控,为国内证业务风险防控的电子化、智能化打下了基础。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