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开放银行革新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8期 作者:曾刚 编辑:韩英彤
长期看,面对可能带来的开放银行变革,银行应该立足自身实际,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循序渐进地改善体系架构,培养核心能力。

最近几年,“开放银行”概念一直热度不减。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暴发,再一次引发了各方对“开放银行”“无接触贷款”的高度关注。所谓开放银行(Open Banking),指的是一种开放化的商业模式,通过与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等其他合作伙伴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及其他业务功能,重构金融生态系统,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它至少包含用户、服务和模式三个层面的开放。就用户而言,开放银行将其客户群体向外拓展,不论是否在该银行开设账户,用户都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获取开放银行服务;对于已经开立的账户,用户可以在统一的界面上集中管理,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比较并选择更适当的产品。就服务而言,开放银行将自身服务植入第三方合作伙伴平台,力求通过B端、G端,无感融入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场景。就模式而言,开放银行更强调经营理念的转变,其实质是一种全新的“银行即服务”(Bank as Service)。在这种理念下,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关系将从相互竞争、各自为战转变为协同合作、创新生态。

在技术上,国内外开放银行的实践大多基于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它是应用程序预先定义的函数,外部开发人员可以按照接口参数调用该函数,以使用该应用程序的功能或获取相关数据。使用API时,外部开发人员无需访问应用程序的源码或理解其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对银行来说,API的特性使其能够便捷地增加数据的共享性和扩展性,同时不需要对银行原本的核心系统做大幅度修改,满足了银行对业务连续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类似还可以使用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程序包)的输出方式,其可以理解成一个即插即用的多功能插件。对于外部开发者而言,API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而SDK则开发量较小,接入相对简单。

本质上,开放银行是把数据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和生产要素,依靠法律制度安排和金融科技技术,实现金融数据的共享。银行业作为数据密集型产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使用内在地要求数据能够规范化、标准化地流通和共享。

国外开放银行的实践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