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中国经济突围的三条路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8期 作者:管清友
在需求侧,应采取适度的宽松政策来稳定需求,尤其是在一些潜力较大和较为薄弱的重点领域;在供给侧,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改革和开放措施,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性的“硬骨头”上“放开”和“开放”。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加大,如何“保增长”随之成为重要的问题。保增长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激进式保增长、对冲式保增长和改革式保增长。不同的保增长方式,将直接决定经济走势。以下是笔者对上述三种保增长方式的思考。

其一,激进式保增长,即奔着“7”去保,用大力度的需求刺激政策,彻底提高经济增速。这一方式的好处很明显,以货币大幅宽松为主要手段,配合地产和基建投资刺激,短期内能够通过提振需求来缓释风险,往往可以迅速收到成效。但与此同时,弊端也很明显,会造成很多长期问题。首先,货币宽松的边际效用会越来越弱,起效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其次,“大水漫灌”会催生金融泡沫,加剧金融风险;此外,还可能会进一步扭曲收入结构,导致收入分配不均。

其二,对冲式保增长,即主要以延缓经济下行的速度为目标,以适度宽松来刺激需求,但不强求经济的回升。其好处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下行过快带来的风险,使经济既不至于陷入危机,也不会继续扭曲收入结构和催生金融泡沫。对冲式保增长就像飞机着陆,下一个台阶就会有一个缓冲的平台期,可以运行一段时间。通过松紧适度的逆周期调节政策,既可避免过去那种“大水漫灌”式刺激累积风险,也不会因过度紧缩造成经济硬着陆。其弊端在于,当前经济形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对保持政策定力和把握调控精准度的要求很高。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