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专题
耕好外汇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23期
作者:
编辑:靖立坤
立足中关村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中关村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将继续不断探索、前行。
在很多人眼里,中关村是一块创新、创业的热土。
走进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一股经济新业态和创新新常态的气息扑面而来:众多移动互联网企业、大数据公司、共享经济业态企业、金融机构、创投机构汇集扎根于此。在中关村这片创新高地上,如今活跃着2.6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创新资源最丰富和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根据2019年1—9月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数据,示范区实现总收入42738.1亿元,同比增长12.3%;工业总产值8026.0亿元,占全市56.1%;申请专利共68577件,同比增长7.9%,占同期全市企业专利申请量的58.3%。
这里也因不断推出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而备受科技企业的青睐。
2018年10月,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北京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中关村示范区聚集全球先进技术和创新资源,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和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具体内容包括:企业资本项目收入及其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在境内支付时,银行无需事前逐笔审核交易单证,企业可凭支付命令函直接在银行办理支付;取消外债注销登记行政许可事项,试点企业在办理外债还本付息后可在银行一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汇发〔2019〕28号)出台后,为积极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优化外汇管理的相关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2019年11月1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地区顺利启动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工作,支持审慎合规的银行在为信用良好企业办理贸易收支时,实施更加便利的措施,多家中关村地区的企业也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