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关注虚假贸易融资风险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16期
作者:
编辑:韩英彤
外汇局将持续加大对虚假贸易融资的打击力度,在防范化解相关金融风险的同时,切实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贸易是一国经济增长、繁荣及包容性发展的驱动力。贸易融资作为银行对进出口贸易商提供的与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可以有效缓解外贸企业资金临时性短缺,促进外贸及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带动银行跨境结算等相关金融业务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及范围的迅速扩大,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复杂性和专业化,虚假贸易融资问题及其风险也不断凸显,亟需关注和防范。
虚假贸易融资问题频发
2014年爆发的青岛港融资骗贷案在当时轰动全国,受牵连的中外资银行多达数十家,涉案金额高达45亿美元左右。去年12月,法院对该案刚完成判决,判处罚金超30亿元,10人获刑。尽管时隔5年,但该案反映出来的虚假融资问题及其风险仍余音袅袅,值得警醒。从近年来外汇检查情况看,企业虚构贸易背景或重复使用贸易单证套取银行融资的案件仍多发频发。2016年至2018年,外汇局共查处企业虚假贸易融资案件179起,涉及违规金额合计17.4亿美元,共处罚款2.36亿元人民币。其中,转口贸易业务(含离岸转手买卖)属风险高发领域,涉及虚假贸易融资案件共82起,涉案金额10.5亿美元,占比分别达45.8%和60.3%;出口项下虚假贸易融资案件为85起,涉案金额4.7亿美元;进口项下虚假贸易融资案件12起,涉案金额2.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