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务

从境外机构持币选择看人民币国际化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12期 作者:戴斌 编辑:韩英彤
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资产收益率比较优势明显,因此对境外机构而言,选择人民币结算更具优势。

人民币国际化启动后的十年以来,已经在支付货币、贸易融资货币和外汇交易货币等领域进入了全球货币前列。人民币作为国际性货币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全球支付货币的功能稳步增强,计价、投资与储备货币的功能也逐渐显现。

目前,尽管国内“走出去”企业及港澳台等地企业更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机构对人民币计价、结算和持有的接受程度仍然较低。此外,我国进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交往与结算中,大多缺乏货币结算的话语权,而境外企业又大都习惯于使用美元结算,再加上离岸人民币在境外使用和保值增值的渠道相对有限,从而使我国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本专题中的三篇文章分别回顾了跨境人民币十年来的快速发展进程,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树立人民币国际化经营理念、商业银行本外币一体化综合服务以及建立沟通长效监管机制;并分析了部分跨境人民币特色产品以及中国与东盟贸易及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进程等,展示了商业银行和国内企业享受跨境人民币政策、产品和市场红利的场景以及分析了当前在人民币清算模式、离岸人民币来源不足投资、渠道有限、存在洗钱风险等方面存在问题。

总体看来,现阶段商业银行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或者本外币一体化发展的主观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难点,一是境外机构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二是央行对货币政策独立性、有效性的考虑以及对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的把控能力,三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政策体系仍在逐步完善的过程。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