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务
中国与东盟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风险防范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12期
作者:
编辑:韩英彤
银行在办理东盟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时,应对业务中的可疑交易与洗钱活动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加强相关风险的防范措施。
随着近年来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增长迅速,其中人民币区域化对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借助地理区位优势,东盟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因而,该地区也自然成为人民币区域化的战略首选。本文拟结合中国与东盟跨境人民币现状与国际贸易结算实务,探讨中国与东盟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存在的问题与风险防范措施。
跨境人民币结算现状
一是受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限制,跨境人民币结算尚未形成规模。东盟十国是2009年开启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中首批获准的境外国家。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在地区上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跨境人民币主要分布在其核心成员国新加坡、越南、缅甸及对老挝的边境贸易中。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虽有不同程度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但份额均未超过对我国结算总额的1%。
中国在与东盟主要成员的国际贸易中,基本以机电产品为主,对原材料与零配件加工后出口欧美市场,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中国与东盟的主要贸易对象。而资本密集型与装备制造业则由于受到双方技术条件的限制,在贸易中所占份额较低,因此,很难带动大额人民币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