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矿业企业境外资源风险管理的“道”与“术”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12期
作者:
编辑:王亚亚
勘查风险、储量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诚信风险,是中企并购海外矿产资源尤需重视的风险。对此,企业应规范境外并购流程,做实前期调查工作,并在交易机制设置中嵌入风险管理手段。
矿业企业境外投资的目标是矿产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具有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征,造成了矿业开发的特殊属性——既是一项高风险活动,也隐含着较高的投资回报价值。矿业企业在境外投资,以资源可靠性和可加工性为核心要素的资源风险,是并购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的风险因素。资源不可靠和不可加工的项目,其他条件再好、再优越也是无本之木。资源风险主要体现在勘查风险、储量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诚信风险等方面。
勘查风险和储量风险
勘查风险是矿业项目固有的风险。发现一座经济矿床的概率非常低,一般为1%—2%或更低,如加拿大贱金属勘查的成功率为2%,澳大利亚贱金属的勘查成功率为0.4%;而发现一座经济矿床的平均成本却相当高,如加拿大的贱金属矿床为3800万美元,金矿床为2500万美元,澳大利亚的贱金属矿床为1.11亿美元,金矿床为6300万美元。因此,有限数量的勘查投资并不能保证能成功地发现矿床。
储量风险则是由于矿产资源禀赋隐蔽、成分复杂而带来的。按照国际惯例,根据勘查的程度,资源一般分为探明级、控制级和推测级。在工作程序合格、项目基础资料真实的情况下,探明级和控制级的资源风险较低。相对而言,推测级由于其勘查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地质可靠程度难以推断,资源量只能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而且在实际业务中还会受到行业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执业水平等的较大影响,因而其可信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