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视界

保函/备用信用证诈骗风险防范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20期 作者:许文浩 编辑:韩英彤
对于利用保函/备用信用证实施诈骗的不断升级,银行需要练就更加专业的火眼金睛,不但在融资方面要提高警惕及识别能力,对简单的业务通知也需极为谨慎,以规避难以预料的风险。

近几年,各银行经常收到客户对大额保函/备用信用证业务的咨询,涉及款额动辄可达等值数亿元人民币。从虚假保函/备用信用证欺诈案例中可以发现,国内外诈骗分子的诈骗手段在不断地花样翻新:从开始的电话诈骗、E-MAIL到专业的SWIFT MT760专用报文。面对不断升级的诈骗手段,银行需要练就更加专业的火眼金睛,不但在融资方面要提高警惕及识别能力,对简单的的保函/备用信用证通知也需极为谨慎,以规避难以预料的风险。下文,笔者将结合案例,探讨如何对花样不断翻新的大额虚假保函/备用信用证欺诈进行风险防范。

诈骗背后

“有一个国外客户要给我开立2亿美元的保函/备用信用证,你们银行能融资吗?”一个客户在柜台前问道。这个客户有些神秘,且一张口就是一笔金额大得吓人的业务。类似的客户每隔不久都会出现在银行柜台前,咨询相似的问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与被咨询的银行并没有日常的业务往来,或者其体量与大额保函不相匹配。对于此类咨询,有经验的银行一般会提示客户小心境外欺诈,不要向境外支付手续费或者保证金等。

在银行的提示下,此类客户一般来银行咨询一两次便不再咨询了。但在实务中,也不乏一些执迷不悟的客户。例如,某客户在前后两三年的时间里,“锲而不舍”地在银行进行有关备用信用证(以下简称备用证)的各种咨询。期间,国外诈骗嫌疑人花样不断翻新,手段从E-MAIL、电话、逐步升级到SWIFT MT998,甚至MT760,打破了很多银行员工“诈骗分子发不出MT760”的刻板印象。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