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吉布提自贸区“剪影”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16期
本刊记者:
在定位、规划、组织架构等方面,吉布提自贸区均有着缜密的布局;而面对即将进入的运营期,其也有着自身的思考。
在中资企业投资非洲的实践中,境外经贸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是一类极富特色的模式。2018年7月5日,由招商局集团、大连港集团以及吉布提政府共同合作开发的吉布提国际自贸区,历经十一个月的奋战,达到了开园运营的条件,正式开园。此次开园,距离2008年中国商务部批准首批七个中非经贸合作区已有十年之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吉布提国际自贸区在定位、规划、组织架构等方面,均有着缜密的布局,而面对即将进入的运营期,也有着自身的思考。
谋定而后动
找准自身定位和规划,是合作区在一开始就需做出的重要选择,其影响将贯穿合作区的整个生命周期。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姚桂梅曾撰文指出,在现存的中非经贸合作区中,有一些合作区对于产业的选择以及未来的规划不十分明确,同时还存在对于合作区定位过高、产业选择过杂的现象,影响了合作区的长远发展。
对此,吉布提国际工业园区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月波深有体会。在十几年耕耘非洲经贸合作区的过程中,他曾亲眼目睹一些合作区因为缺乏定位和规划而导致后期经营陷入艰难境地。“早期,企业对于合作区没有什么概念,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些企业甚至一上来就是想工程建设,根本没有对园区的定位和规划。”邵月波说,“但如果将合作区看成一段‘微笑曲线’,工程建设其实处在曲线的底端,前期的定位和规划以及后期的运营、招商引资和园区服务才是价值最高的两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