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新竞争优势——专访金宝贝集团公司全球首席货源官朱为众

发布:2014-06-10 10:16 来源: 《中国外汇》2014年第10期 作者:王亚亚
朱为众认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依然保有竞争优势,但中国外贸企业也有需要关注的弱点,就是创新能力不足...

从世界最大的手工工艺和家居装饰连锁店——迈克尔斯公司执行副总裁转身为全球领先婴幼儿早教中心及知名儿童服装零售品牌金宝贝集团公司的全球首席货源官,多年来,朱为众深入中国外贸市场一线,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外贸企业。在这个挑剔的客户眼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依然保有竞争优势,但中国外贸企业也有需要关注的弱点,就是执行能力强于创新能力。他认为,执行力很容易被模仿和抄袭,创新力才是下一个三十年发展的关键。

C=《中国外汇》 Z=朱为众

C:第115届广交会在5月5日正式落幕。您长年参与广交会,这次还特意为一批参加广交会的外贸企业进行了专业的演讲。您这次有哪些新的感受?

Z:总的感受是广交会经受了时代的挑战,在转型中不但生存下来,而且愈发专业。当然我们也看到,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客户和厂家的见面越来越不再依赖面对面的交流和商品展示,所以参会人数有所下降。但是广交会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我做演讲的论坛就是专门针对家居装饰类的企业,这就比较专业化,即从“大众服务”转为“小众”服务。所以表面上看,“众”在减少,但是提供的实际服务所带来的增值却在扩大。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客户越来越多。早上在酒店的餐厅用早餐,听到的都是非英语的外语,细细一看,很多人都来自发展中国家。其实这不奇怪,传统的欧、美、日老客户已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建立了自己的供应商群体,他们到广交会来寻找产品和供应商的需求逐年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买手。在这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新买手可以享受到一站式服务的优势和便利。

参展企业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产品的陈列还是产品本身的质量和设计,都与改革开放初期有了本质的提高。不足的地方是创新,中国出口制造“三来一补”的传统养成了出口企业“依葫芦画瓢”的能力和习惯。执行能力强于创新能力。今后光靠执行就不行啦!执行很容易被模仿和抄袭,而且中国的劳动力也已经不再便宜,所以创新才是下一个三十年的发展之道。创新未必要自主,可以用“拿来主义”。最简单的“拿来主义”就是聘用消费国的本土设计师,美国市场用美国设计师,英国市场用英国设计师。这样立竿见影,且成功的把握大,又能带出一批有国际视野的本土设计师。

C:从您的实际接触情况来看,您认为过去一两年时间,中国劳动力密集型的外贸企业有哪些转变?

Z:首先是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当然这是被不断提高的劳动工资逼出来的。我参观的一家企业摸索出了“德国机器+中国大学生”的用工模式,解决了困扰企业老总多年的招工难的问题。

第二是向内地搬迁。搬迁企业其实很不容易,好比移植一棵成年的树,既有挖掘的费力、搬迁的耗时耗力,还有移植后的水土不服问题。我们也看到,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也是因地制宜的。我参观了一家制鞋企业很有意思:一是它的销售保留在香港,主要是考虑很多买手喜欢“中西合璧”的香港,而且香港销售具有财税优势;二是鞋厂原来在东莞的工厂被改造为研发中心,因为这里不但有制鞋业的全部产业链和供应商,而且靠近香港,便于客户过境来访,也便于研发中心与销售部门的频繁互动;三是工厂搬到了湖南,这是最有意思——已经提拔为管理干部的湖南籍打工妹、打工仔听说老板在考虑搬迁工厂,就自告奋勇地推荐了自己的家乡,没想到一番牵线搭桥,居然取得成功。

第三是“走出去”初见成效。所谓“走出去”主要表现在向消费者靠拢,贴近市场,向下游的营销渠道渗透。不少中小企业开始在海外招兵买马,或是开设办事处、设置分公司。不管是什么形式,中国企业家都比以往更有胸怀(信任和付给老外比自己更高的薪金)和能力去雇用老外,无论是做设计的,还是搞销售的。这说明了什么呢?我们的企业家更具国际视野,更有国际化的能力。

C:作为金宝贝集团的全球货源采购官,从竞争力来讲,您认为目前中国外贸企业跟正在崛起的越南、柬埔寨等具备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东南亚比较起来,存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Z:中国外贸企业在逐渐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这是不足,但依然保有并在发展其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首先表现在中国的“铁、公、机”星罗棋布的基础建设上。这对提高效率,帮助中国企业的“北上”和“西进”提供了“无形”的补贴,而且没有“反倾销”的风险。速度越快,对企业的库存要求就越低,供应链的成本就越低。作为客户,我们看的不仅仅是出厂价,所以中国企业要与后起的东南亚国家比“完整费用”(total cost)。

其次,中国劳动力的效率仍然有竞争力。凡是手工要求较多、工艺较细的产品,心灵手巧的中国工人有的一争。这也符合中国企业希望做附加值高的产品的选择。

再则,是中国产业链所具有的集群效益。比如服装加工业虽然大批外移,可是加工服装用的面料、纽扣、拉链、无纺布和有纺布,却依然大量保留在中国生产。

此外,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市场”的变化促使供应链格局发生了战略性的变化。过去中国的中小企业受到收货款难和入商场难等的困扰,干脆就不参与国内消费市场的竞争;可是随着国内零售连锁的日趋成熟,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它们的后院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这四大优势都是越南、柬埔寨这样的小国家无法复制的优势;即使是印度,由于制度的限制和文化的束缚,短时间内和中国竞争也是不可能的。

C:在我们的交流中,您谈到中国中小外贸企业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在吸引众多私募基金的关注。请您就这个话题展开谈谈。另外,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外贸企业吸引金融资本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哪类企业更容易获得私募基金的关注?

Z:我在最近几次走访中国企业过程中捕捉到一个明白无误的信息:中小企业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自己与私募股权基金结合的重要性。虽然它们对私募股权基金还不是很了解,但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无论是国际私募股权基金的大玩家还是国内同行的后起之秀,也都开始对中小企业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热情。

私募股权基金和传统银行相比,其为企业提供融资最大的不同就是私募基金能够提供增值服务。这一点,不但区别于传统的银行融资——收利息,也区别于企业利用IPO融资。因为银行与IPO都比较看重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而私募股权基金更看重融资后公司未来的增值前景。其实能否提供真正优质的增值服务也是区别私募股权基金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私募股权基金和长期以来受到资金困扰的中小企业可谓是战略梦幻组合。先谈需求,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顽疾。在我眼里,当前中小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得好就能成为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这是私募股权基金的机会。再谈供给,今年3月,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了获得牌照的首批50家私募机构,私募基金的日益成熟和快速发展渐呈“僧多粥少”的局面,大项目、快项目逐渐变得稀缺。私募股权基金也逐渐从最初集中在高科技如互联网、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转而更多在传统产业中寻找机会:许多私募基金对企业的渗透已经从大城市转向了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私募股权基金最关注有增值潜能的公司,行业不限,关键在于企业在经营理念上能创新,在行业中能够树立自己的领先地位。一些经过资源整合、创新的传统行业企业同样可以获得私募股权基金的亲睐。我相信,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小企业在各地、各领域全面合作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