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向纵深发展——专访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国际结算)产品总监滕琳惠

发布:2014-01-29 14:51 来源: 《中国外汇》2014年第3、4期合刊
滕琳惠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意味着未来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于2009年7月开始试点,2011年8月推广至中国内地全境,此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迅猛。央行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4.63万亿元,较上年的2.94万亿元同比大增57%,反映出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下,货币使用度飞速增长。那么,未来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空间如何?商业银行如何继续深入推进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和使用?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国际结算)产品总监滕琳惠。她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意味着未来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此,中国银行会积极把握这其中的巨大机遇,继续扩大境外人民币资产存量,推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促进人民币资金循环流转方式的进一步多样化,利用中行多元化平台提供优质、全面的跨境人民币产品和服务。

C=《中国外汇》 T=滕琳惠

C: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闸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显著。请您谈一下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四年来发展的整体情况?

T: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四年来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确立了在跨境人民币结算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2013年,中银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将近4万亿元,同比增长59.8%。试点启动至今,中银集团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逾8.6万亿元。在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持续领跑市场的同时,中行还以多元化服务平台和卓越的创新能力为依托,形成了面向全球客户的完善的跨境人民币产品线。最近成功叙做的中国(上海)自贸区跨境人民币双向现金池业务,则成为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出台后的首单银行业务。

二是建立了覆盖全球的人民币清算体系。中国银行已建立起包括以上海在岸市场直连人民银行为代表的代理行模式和以港澳台跨境直连或跨境间连为代表的清算行模式在内的全球人民币一体化清算体系,并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卢森堡、柬埔寨、菲律宾、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监管认可的人民币指定清算行或做市商,在全球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已初步具备了进行全球跨时区、跨地域的人民币清算能力。

三是成为人民币资金筹集和跨境运用的重要渠道。中国银行遍布全球的境外机构成为集散离岸人民币资金的重要渠道,在境外开展的人民币贷款、贸易融资、直接投资及离岸债券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支撑了集团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使集团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规模和份额上牢牢占居着领先地位。中银国际、中银投资等附属机构则作为中行人民币战略的重要一环,进一步增强了集团向全球客户提供全面跨境人民币产品和配套服务的能力。

四是跨境人民币产品和服务日益完善。中行在四年的时间里不仅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做到市场第一,在人民币存贷款、清算、资金交易等业务领域也已形成同业之中比较突出的专业能力。除首批参与日元、澳元等货币与人民币直接兑换外,中国银行还提供马来西亚林吉特、哈萨克斯坦坚戈、泰国铢、印尼卢比等非自由兑换货币的柜台挂牌交易;此外中行还是人民币兑卢布的主要做市商,俄罗斯中行在莫斯科交易所中的卢布兑人民币做市交易笔数和成交金额始终保持领先的市场份额。中行众多的境内外机构与中银香港联动,为市场提供了最优质的人民币现钞全球调缴和批发服务;还为跨境旅游、商务、留学人员提供了海外人民币账户信用卡、借记卡等便利服务。

五是专业能力和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代表之一,中国银行不仅在实际业务当中努力践行做“最好的银行”的理念,同时也非常关注中资银行群体在人民币国际化市场上的声音。中国银行发挥自身在跨境贸易结算业务领域的专业优势,通过发布《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白皮书》,推出“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CRI)”,为政府及监管机构了解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发展状况、为广大客户更好地参与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有价值的专业研究报告和市场指引。中国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领域的专业能力已获得公众认可,市场影响力也不断得到提升。

C: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同年12月初,央行发布包括30条实施意见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您如何看待中国银行在上海自贸区等试验园区的业务发展机会?在拓展跨境人民币服务方面中国银行还会推出哪些举措?

T:中行已率先实现在自贸区内设点经营,未来将在上海自贸区总体改革政策框架内,发挥国际化经营、多元化平台优势,积极参与自贸区各项业务发展。

从资金聚集看,上海自贸区未来可能形成又一个重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从贸易流动来看,上海自贸区未来会成为贸易流量巨大的自由港,成为中国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化的重要窗口。因此上海自贸区的业务,既是区内的业务,又是全球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这个全球性的特征会随着上海自贸区参与全球资金和贸易往来规模的扩大而变得越来越明显。

中国银行将以“ 国内业务国外做、国外业务国内做,业务放在全球做”的整体思路,打通境内外业务渠道,发挥好中国银行全球经营的整体优势,以更好地把握上海自贸区在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可能带来的各种业务机遇,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具体措施方面,鉴于自贸区内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人民币资本项目放开有望先行先试,特别是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和交易上有望实现突破,中国银行将根据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依托所拥有全球服务网络和多元化业务平台以及面向全球的服务能力,为客户的贸易投资提供人民币结算融资支持,通过中行在跨境人民币利率及汇率的衍生产品、投资理财产品、现金管理产品等方面的创新,有效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和财务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为客户在全球范围的经营活动提供跨境人民币全面解决方案。

C:2013年9月,中行宣布向全球发布“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CRI),由此成为中国首家独立编制和发布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指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国银行的跨境人民币指数有哪些特色及亮点?

T: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主要跟踪跨境流出、境外流转和跨境回流这一完整的资金跨境循环过程中人民币的使用水平,以反映人民币在跨境及境外交易中使用的活跃程度。该指数由出、转、回三个部分构成,跟踪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境外流转使用多个类别的资金流动。

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在切入角度上,中国银行从人民币跨境资金循环的流转过程着手编制指数;在计量指标上,跨境人民币指数统一采用流量指标来计算。此外,跨境人民币指数还具有解读直观、指示作用突出等方面的特点。

2013年11月7日,中国银行发布同年第三季度跨境人民币指数。第三季度跨境人民币指数为190点,前三季度跨境人民币指数累计升幅达30%;较2012年同期上升46点, 升幅达31.94%。数据表明,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水平继续提高。

2013年第三季度指数运行有两大亮点。一是跨境直接投资再次拉动指数上升。第三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人民币使用水平提高,对指数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贡献度达20%左右,企业“走出去”对人民币“走出去”的带动效应再次显现。二是从指数的“出、转、回”三大构成来看,跨境流出部分的指标表现更为抢眼。而人民币跨境流出环节对指数增长的贡献较为突出,则表明人民币对外输出的步调有了明显的提升。

C:近年来,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发展被广泛关注,中国香港、伦敦、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多个城市均在加快推进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的相关工作,中国银行在其中将发挥何种作用?

T:离岸中心的发展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意义重大。离岸人民币中心可提供丰富多元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仅能为更多海外企业开展人民币贸易和投资提供便利,还可为海外人民币开辟投资渠道,有效吸引海外人民币“落地”,提高海外市场持有人民币的意愿。

目前, 中国香港、伦敦、新加坡、中国台湾以及悉尼、卢森堡、巴黎等多个城市均在加快推进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中国银行在上述离岸人民币市场均设有分支机构,并在当地市场上积极发挥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渠道作用:一方面,积极参与当地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研究和设施筹建;另一方面,中银集团也是这些市场的积极参与者,通过开拓和提供各项跨境及海外人民币服务,活跃离岸市场交易,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作为全球领先的跨境人民币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中国银行今后将继续依托集团全球化的网络布局,加大资源投入,加快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加有效的离岸人民币产品与服务。

C:正如您所说,中国银行确立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市场领先地位,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具有了较好的基础。那么,下一步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向深化发展?

T: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未来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主要的推进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继续支持和扩大境外人民币资产存量。2013年年末,非居民人民币存款超过1.2万亿元,其中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近8000亿元。非居民人民币存款规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人民币在境外的地域分布也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仍然是顺差,随着国际收支更趋平衡,境外人民币资产存量积累的步伐可能会进一步加快。

二是要积极推进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目前在人民币跨境循环的“出、转、回”三个环节中,人民币境外流转这个环节还不够充分,在境外的各项支付结算和外汇交易中所占的份额比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离岸人民币市场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还未能为人民币的使用流转提供足够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境外对人民币资金的供求难以在离岸市场实现有效匹配,导致人民币资金过快回流。因此,还需要加快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扩大离岸市场对人民币资金的蓄积能力。

三是资金输出的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多样化。多年来,跨境贸易结算一直是人民币跨境流出的主渠道,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人民币的使用则并不充分。目前,由于境内外利差方面的原因,人民币跨境放款的规模还比较小,还需要加强鼓励和引导,实现人民币输出渠道的多样化。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人民币“走出去”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直接投资和跨境人民币放款输出人民币的比重将呈现上升的势头。

 

文/本刊记者 韩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