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的前途还是比较乐观的-专访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尼尔斯席格森(Niels Thygesen)

发布:2013-07-12 10:31 来源: 《中国外汇》2013年第13期 文/本刊记者 孙艳芳 魏凌波
尼尔斯席格森认为,欧元区在增长与紧缩之间还未找到平衡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走出谷底,但欧元的前途还是比较乐观的...
尼尔斯•席格森(Niels Thygesen)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他是欧洲著名的国际货币金融学者和践行者,曾先后担任马来西亚财政部经济顾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货币局主管和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席,并作为“德洛尔委员会”成员参与了推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重要文件——《德洛尔报告》的起草。 席格森于2004年从哥本哈根大学荣誉退休,目前仍然是欧洲多家智库的高级研究员和顾问。他认为,欧元区在增长与紧缩之间还未找到平衡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走出谷底。但他仍然看好欧元的前景。
 
C=《中国外汇》
 
T=尼尔斯•席格森
 
 
C:欧债危机以来,德国与北欧国家受到的冲击较小,而希腊、西班牙等南欧国家则备受危机困扰。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欧元区南北的巨大差异?
 
 
T:欧元区当前表现出的地区差异,其实在欧洲货币联盟成立之初就已经存在了。上世纪90年代初货币联盟成立时,德国刚刚统一,前东德地区给德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结果是,德国在统一后的15年一直保持低增长,财政赤字超标问题一直持续到2003年左右。而与德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班牙、希腊和爱尔兰等国的经济,同期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且增速都高于德国。
 
其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德国在施罗德任总理期间开始改革。虽然他本人因为改革触犯民众利益而选举失利,但改革却把德国带回到欧洲驾驶员的位置。相反,西班牙、希腊和爱尔兰等国在欧元问世后开始懈怠:它们尽情享受使用欧元所带来的低借贷成本优势,却没能像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那样在公共领域和劳工市场推进改革,并积极
利用中国等国家带来的新贸易机会。其结果是南欧在与欧洲以外的拥有高效率和低成本优势的国家竞争时,要比北欧国家脆弱得多。比如希腊,经济只有橄榄油、航运和旅游这些亮点,很难找到工业的基础所在。目前,这些国家仍需大力推进公共和私人领域改革。
 
C:为提振经济增长,近期欧盟委员会为部分国家降低赤字延长了期限。您认为欧元区在解决紧缩和增长之间是否找到了平衡点?
 
T:欧元区尚未在紧缩和增长之间找到平衡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欧洲各国像其他地区一样,都曾努力通过国别的财政政策(不考虑各自的初始处境)和协调的货币扩张来刺激经济。但当2010年年初希腊危机爆发后,财政整顿又被重新提上日程。为确保那些拥有较大经常账户赤字(不管这些赤字主要是公共预算还是私人过度消费的结果)的较弱经济体能获得外部私人融资,金融市场迫使政府持续紧缩,直到最近,紧缩程度才稍稍放松。希腊
有限的债务重组以及欧洲其他国家融资成本的降低已经起到作用,但潜在的破产威胁并未完全解除。此外,那些最需要进行结构改革的国家里,相关的改革还处于初始阶段。
 
C:目前欧洲经济低迷,GDP已连续六个季度负增长,失业率高企,通胀偏低。对此,欧央行是否会进一步采取量化宽松措施?
 
 
T:欧元区经济体今年应该能摆脱集体负增长,但需要长时间才能走出谷底。欧央行不太可能像其他央行那样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欧元区成员国情况各异,加之缺乏单一的欧洲债券市场,使得欧央行很难实施量化宽松,而且欧央
行需要对购买哪些国家的主权债做出政治判断。
 
 
C:关于欧元的前途一直存在争议,您如何看待欧元的命运?
 
T:在欧元命运问题上,美、英一直流传着三句话,称欧元“开始就是错的,本身是个坏主意,最终将会解体”(Euro is a wrong happen, a bad idea and will break down.)。但现实与认为欧元区将解体的悲观看法恰恰相
反——欧元区一直在扩容:斯洛伐克在欧债危机爆发前加入欧元区;爱沙尼亚在危机爆发后一年多后的2011年年初加入;拉脱维亚则刚刚加入欧元区;而东欧的另一个大国波兰,正在讨论这个问题,预计将在三年内加入欧元区。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现在应该踩刹车,停止扩容。不过,我对欧元的前途还是比较乐观的。
 
C:近几年来,美国的页岩革命(页岩气和页岩油)如火如荼,全球制造业重新向美国布局,而欧洲则很难复制美国的页岩革命。这是否将影响到欧元的汇率表现和欧元的整体地位?
 
T:欧洲的页岩气储量显然比美国要少得多,而且反对开采页岩气保护环境的呼声也比在美国强。因此,能耗成本将在一段时间内提升美国的竞争力,至少是不利于欧洲。这也会使美元比在没有“页岩革命”的情况下更为强势。
 
 
C:我们知道,丹麦不是欧元区国家,但丹麦在很多方面早已经是欧元区的一部分。比如丹麦克朗已与欧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深受欧元汇率变化影响;在2012年3月,丹麦加入了欧盟的‘财政契约’,并且没有要求关于
‘财政契约’的任何豁免。丹麦人为什么反对加入欧元区?近期丹麦对于加入欧元区的反对态度是否有所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会不会考虑加入欧元区?
 
T:如你所说,在经济政策层面,丹麦的表现是矛盾的:丹麦比大多数欧元区成员国都更密切地跟随欧元区的政
策,但却不采用欧元。最初人们反对加入欧元区,部分原因是基于对主权和计划可行性的政治忧虑,部分则是基于保持本国货币开放的愿望。考虑到过去几年形势的变化,当前基于上述原因的反对声音较之前更加强大。只有政策制定者和那些接近他们的人,才能感受到无法对欧元运行和欧元区正在推行的许多改革施加影响所付出的代价。而人们对于英国模式则反对很少,都愿意离欧元区的核心尽可能近,直到未来条件允许时可重新开启加入欧元区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