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公司的外汇攻略—专访上汽集团财务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陶崝
作为外汇市场年轻的参与者,陶崝认为,最重要的交易经验是合规经营。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中国首家财务公司诞生的第25个年头。财务公司作为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通称“两非机构”),开展外汇业务的时间也已超过了20年。
2005年“汇改”后,监管当局扩大了即期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两非机构”可以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申请会员资格,进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进行自营性交易。2008年6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获得批准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参与外汇市场交易。上汽集团财务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陶崝对能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直接交易,倍感幸运:4年来,随着集团业务开拓步伐的不断加快,结售汇交易量迅速增加。准许进入市场交易,使集团有效规避了汇率风险,降低了汇兑费用,由此节省的结售汇成本每年都在成倍翻番,不仅优化了外汇资金配置,也为集团各成员单位对外贸易、对外并购等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也许是在银行工作过的缘故,陶崝认为,应不断总结财务公司与银行在业务开展上的差异,从而寻找和拓展自身业务优势。他说近期重温了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经典理论,这对自己思考财务公司外汇业务的发展前途颇有启示。根据大师们的理论,社会当中任何一个机构或者个人必须找到自身与其他机构或个人的差异性。差异性决定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又决定贸易(交易),从而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财务公司发展外汇业务也要首先发掘并找到与银行外汇业务的差异性,并以此为出发点,与银行分工协作,实现企业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如果财务公司在业务中不能找到并发展其与银行相比的差异性,那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虽然这样说有些残酷。
在他看来,两者在外汇业务经营上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信息的差异性。财务公司比银行更为了解集团的发展战略和成员单位,这样在业务决策上可做到更科学和准确。其次是平台的差异性。财务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对售汇价格、国际结算服务等方面的需要,比较灵活地选择具有相对特色或优势的银行加以组合,从而为集团成员提供最优化的服务,这是银行无法做到的。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即业务经营导向的差异性。财务公司主要宗旨是进行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这与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有所不同。
与此同时,作为外汇市场年轻的参与者,陶崝还认为,在市场中最重要的交易经验是合规经营。
C=《中国外汇》 T=陶崝
C:2005年“汇改”后,财务公司成为了外汇市场新的参与者,在合规经营方面您有哪些自己的体会?
T:上汽集团财务公司是继“中石油”与“中石化”之后全国第三家开展银行间交易和结售汇交易的财务公司。结售汇业务通过企业在财务公司开立本外币账户进行。我们在总结了前两家财务公司的做法后,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形成了自己的合规经营思路,即委托银行代理审核结售汇合规性的结售汇操作模式。四年多的实践表明,这个模式保证了财务结售汇业务的合规经营。在具体业务操作中,我们非常重视努力提高国际结算业务的购汇率和结售汇业务的付汇率,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贸易信贷。这样,即可确保结售汇业务的合规性,又可以积极参与银行外汇市场的发展。
C:您谈到了财务公司与银行在办理业务上的三个差异,那么这种差异性也会在公司的具体业务操作和合规经营上有所体现吗?
T:的确如此。如果说委托银行代理审核结售汇合规性的操作模式确保了上汽集团财务公司开展业务的合规性,那么上汽确立的先在市场平盘后再与企业成交的交易模式则完全规避了业务的市场风险。这种模式有别于一般商业银行先分散办理客户结售汇后集中市场平盘的做法。如果单纯把利润放在第一位,那么就有可能遭遇无法承受的风险,影响这项业务的健康发展。
再比如,2011年我们获准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但与银行节节攀升的业务量相比,我们2012年的交易规模并不大。因为2012年市场波动大,如果财务公司没有预算考核,我们是不会去做的。这种预算考核,异于银行的业绩考核,它不以利润为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成员。
关于财务公司在合规经营上与银行的差异性,我想以2012年外汇局下发的《关于规范境内银行资本项目数据报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例,加以说明。在这份《通知》中,外汇局对各条线信息数据报送进行了整合。其主要内容虽然是对境内银行报送资本项目数据进行规范,但同时也对外汇账户信息报送提出了要求,值得财务公司外汇业务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和研究。作为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必须为成员单位开立外汇账户,才能为集团成员单位办理外汇业务,并按照外汇局统一要求报送外汇账户信息。目前财务公司的外汇账户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集团成员不与银行发生账户关系,而是在财务公司开立外汇账户,通过财务公司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完成涉外支付;另一种方式是财务公司和集团成员都在银行开立账户,明确主从关系,实行资金管理。在后一种模式中,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主体与账户收付主体容易产生不一致。此次新政的推出,对财务公司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主体与账户信息申报主体的一致性提出了要求。如果财务公司能先行一步,在为企业办理账户信息报送的基础上为企业办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则既能顺利实现企业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主体与账户信息申报主体的一致,也为财务公司外汇业务的未来发展巩固了合规基础,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提升空间。这对财务公司而言,实际上是将外汇局的政策调整从挑战转化为了机遇。
C:您认为2005年“汇改”后,财务公司在外汇业务的开拓上积累了哪些经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T:自第一家财务公司成立的25年来,特别是2005年“汇改”后,各家财务公司抓住国家外汇管理改革和外汇市场发展的大好机遇,从自身业务出发,结合集团和公司发展特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外汇业务领域取得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这些经验值得财务公司的外汇从业人员好好梳理和总结。
如有的财务公司从自身收付特点出发,凭借企业在授信条件把握方面具有相对于银行的信息优势,创造性地开展了信用证业务,还开通了SWIFT系统,从而开辟了崭新的业务发展空间;有的财务公司很早就实现了对外汇单据合规性的独立审核,不但锻炼了财务公司外汇专业人才队伍,有效提升了对企业的服务水平,而且凭借对本行业特点更深入和透彻的掌握,能够更好地遵守国家外汇管理政策法规,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本集团企业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业务的开展;还有的财务公司紧紧围绕本集团海外业务发展战略,积极开拓财务公司海外新业务领域,探索在更为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如何聚合集团下属企业的力量以更有效地防范风险,进行了“走出去”的有益尝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可见,财务公司只要不断摸索与银行在业务开展上的差异性,就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脱颖而出。
文/本刊记者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