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

发展跨境船舶租赁 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4期 作者:张琦 编辑:韩英彤
跨境船舶租赁通过服务远洋运输,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助力国货国运、国轮国造,增强海运运力控制,带动高端船舶装备出口,有效提升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切实践行了海洋强国战略。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明确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船舶租赁业务作为航运金融主力军,把握船舶资产所有权,控制海运运力,是国际贸易供应链体系的重要一环,与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制成品出口息息相关,有效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跨境船舶租赁成为航运金融重要力量

船舶租赁业务是“国货国运”、保障原油、铁矿石、粮食等重要物资进口、制成品出口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抓手,是“国轮国造”、带动我国船舶制造业装备出口的重要力量,也是稳定“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壮大海洋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四大船型中,干散货船运输铁矿石、粮食、煤炭,油轮运输原油、成品油、化学品,气体船运输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等,集装箱船运输工业制成品。80%以上客户为外资航运企业或货主企业,主要分布于欧洲、亚太地区。金融租赁公司控制了部分外资企业的运力,可影响相关供应链。现阶段,我国造船业已稳居世界第一,发展跨境船舶租赁可以更好带动我国船舶制造业装备出口。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4.7%和58.9%,中外资航运企业均主要在华下单造船。日本、韩国仅在部分油轮以及气体船领域对我国仍有竞争力。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