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汇率避险破局之路

发达经济体外汇市场非银机构的发展与启示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4期 作者:谭小芬 刘子雨 编辑:王亚亚
发达经济体外汇市场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强的金融市场,其参与者结构随国际货币体系与技术进步不断演变。非银机构在这一市场中的角色也逐渐从边缘参与者转变为市场核心流动性支柱。

外汇市场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枢纽,连接国际贸易与跨境投资,为各国政府和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汇率提供场所,也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管理汇率风险提供多样化工具。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数据,2022年4月,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突破7.5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日均生产总值(GDP)的30倍,远高于全球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交易规模。与此同时,我国的外汇市场交易规模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平均增长率为8.44%,根据2022年BIS公布的《全球外汇市场调查报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10大外汇交易中心。

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不同,全球外汇市场是典型的场外市场,缺乏集中的交易场所,做市商(商业银行、国际性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成为该市场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参与者。其中,证券公司、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非银机构)在全球外汇市场中的参与程度日益加深。根据BIS统计,在全球外汇市场,与“其他金融机构(参与交易商—客户间市场的金融机构,涵盖非银机构、小型区域性银行等)”相关的交易占总交易量的36.8%(依据全球外汇净额—总额统计口径计算)。其中,对冲基金和自营交易公司、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分别为5.2%和8.6%,共同为交易商—客户间市场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交易份额。非银机构的参与正逐渐成为影响外汇市场流动性、风险管理及定价机制的重要力量。

虽然我国外汇市场目前仍由银行部门主导,非银机构参与程度有限,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流动性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程度不断加深,非银机构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地位和影响都将持续扩大。本文将从发达经济体外汇市场非银机构的发展历程、与我国外汇市场现状比较,以及非银机构参与外汇市场的作用与风险三个方面展开,探讨非银机构参与外汇市场建设的意义,为推动我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实践参考与经验借鉴。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