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汇率避险破局之路
超长期汇率避险困局与破局之路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4期
作者:
编辑:韩英彤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超长期汇率风险避险困局,是伴随外贸行业的发展进而实体经济对外汇衍生品交易结构和交易期限需求变化产生的,需要监管部门、银行机构和外贸企业同向发力、同题共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已连续多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我国外贸出口订单多以外币结算,采购端多以本币计价,币种错配形成的汇率风险直接影响涉外企业的经营损益。近年来,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监管的持续宣导,汇率风险中性理念逐步被企业所接受,我国整体外汇套保率不断提升。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受企业自身内部对冲难、部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机制不足等因素影响,超长期(通常指3年期以上)汇率避险市场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供需失衡。如何满足企业超长期汇率避险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超长期汇率风险来源
一是我国外贸结构调整,出口产品升级。根据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从出口产品结构看,已逐渐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其中集成电路、家用电器、汽车、船舶、液晶平板显示模组、通用机械设备等品类出口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幅,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增长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