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便利化政策助力龙江向北开放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最北最东,既是我国沿边开放大省,也是我国向北开放的最前沿。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扎实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是黑龙江省抢抓东北振兴重大机遇,打造安全、高效、便捷最北开放“窗口”,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举措。国家外汇管理局黑龙江省分局(以下简称黑龙江省分局)紧密围绕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龙江的工作安排,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将提升为经营主体服务的便利化水平作为着力点,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广增量政策,帮助企业充分体验到便利化、数字化带来的降本增效红利,为龙江涉外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政策推动力和创新活力。
坚持惠企利民 保障真实合规跨境资金结算便利
一是发挥银行联系点作用,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工作提质增效。建立与优质中小微企业和头部企业的联系机制,开展直达一线的常态调研。组织27家银行召开对接会,“一对一”进行政策辅导,支持优质银企参与试点,扩大便利化政策覆盖面。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联系,将省工信厅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与银行共享,扩充银行备选企业库。通过季度试点企业满意度调查问卷,掌握便利化政策执行效果,提升企业对便利化措施的获得感。2024年1—9月,全省新增便利化试点银行9家、便利化试点企业52家。截至2024年9月末,全省共有12家银行、68家企业获得试点资格,累计办理便利化试点业务7781笔,金额9.4亿元。
二是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企业名录登记下放至银行办理。自2024年6月1日起,国家外汇管理局取消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的行政许可,改由银行采集企业名录信息。黑龙江省分局成立专项工作组,搭建与银行的沟通联系机制,实地检查银行名录改革培训和宣传工作开展情况,督导银行落实改革工作要求,推动实现辖内所有开通名录登记业务权限的银行网点均能顺利开办名录登记业务,有效避免企业资料的重复提交,满足了企业“就近办、快速办”需求,切实提升外汇业务办理便利度。截至2024年9月末,全省共有593户企业在银行办理名录登记业务。
三是指导平台对接,便利市场采购贸易结算。指导具备条件的银行与市场采购贸易平台对接,实现对市场采购贸易主体认证、出口报关监测、收结汇申请等全流程线上服务,引导绥芬河市场采购商户通过联网平台实现阳光化收汇,有效提升市场采购外汇结算时效性和便利性。截至2024年9月末,全省共有166家企业和商户入驻平台,覆盖果蔬、建材、服装等多个行业,2024年1—9月实现市场采购出口4124万美元。
四是加强汇税沟通,便利企业服务贸易对外支付。建立外汇、税务联络员沟通机制,搭建银行网点与外汇局、基层税务局的沟通桥梁,持续提升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务备案信息网上核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024年1—9月,全省银行共办理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务备案信息网上核验业务555笔,对外支付5.9亿美元,惠及企业137家,其中51.4%的对外支付业务免于多次备案,企业付汇便利度显著提升。
坚持稳中求进 推动企业跨境融资更加自主便利
一是开展联合推介,推动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落地见效。黑龙江省分局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建立1307家重点科创企业库,组织召开政策宣介会,宣传政策内容,解读政策措施,帮助市场经营主体了解政策、会用政策、推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截至2024年9月末,黑龙江省分局指导地市分局联合政府部门将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纳入奖补范围,共帮助科创企业实现跨境融资600万元,累计节约综合成本7.8万元,帮助“轻资产、高成长”的科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二是实施“4321”外汇服务举措,推动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提质增效。为推动便利化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黑龙江省分局推出“4321”组合式外汇服务,以4项举措扩宣传,3项措施强督导,2项行动助落地,1项调查问成效,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惠企实效。截至2024年9月末,指导辖内企业累计办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2.6亿美元。
三是探索构建“数字化+线上化+便利化”服务流程,提升跨境投融资服务质效。指导银行开通资本项目业务数字化服务,截至2024年9月末,辖内银行累计采取数字化方式办理资本项目业务1.3亿元;指导企业通过政务服务系统办理外债线上登记2.2亿美元,在资金支付使用上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大幅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助力资金高效划转,为龙江涉外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是坚持科技赋能,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助力企业跨境融资结算便利。自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推出以来,黑龙江省分局第一时间走访企业,宣传推广平台应用,了解业务办理需求及难点,现场答疑解惑。组织多家银行参加业务培训,在技术上给予支持,组织辖内26家银行加入试点,为300多个银行网点开通业务权限。召开外汇局、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三方推进会,确定试点企业范围,调研目标企业授信情况,推动相关应用场景在辖内落地。截至2024年9月末,“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出口信保保单融资”“银企融资对接”4个融资类应用场景已在辖内落地,助力企业累计获得融资放款1507.3万美元。
坚持统筹发力 持续深化企业汇率避险服务
一是开展常态化宣传指导,解决企业“不想做”。突出服务普惠性,面向中小微企业,在全省组织开展“便利千企百业、相汇龙江发展”外汇政策宣讲活动,指导省银行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展业自律机制以“龙汇便利、惠达银企”为主题开展便利化政策宣讲,在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公众号“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专栏发布系列宣传长图,宣传普及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和外汇衍生品业务,帮助企业培养汇率避险意识,推动企业开展常态化汇率避险操作。2024年1—9月,黑龙江省汇率避险“首办户”数量同比增长16.7%。
二是强化银行避险服务,解决企业“不会做”。围绕企业汇率避险关切,广泛开展汇率避险服务宣传。2024年1—9月,合计举办850场汇率避险服务宣传培训活动。支持银行推出“专精特新”汇率避险产品,形成以远期为主,期权、外汇掉期、货币掉期等外汇衍生品为补充的汇率避险产品体系,支持企业会用、善用汇率避险工具,帮助更多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更好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
三是降低外汇套保成本,解决企业“不能做”。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减费让利活动,降低中小企业汇率避险成本。截至2024年9月末,减费让利活动共惠及企业138家,让利优惠金额3585万元。创新开展第三方担保项下外汇衍生品业务,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提供避险增信服务。加强政银企合作,推动相关地市外汇局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出台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支持政策,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门槛。
坚持现金兜底 着力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
一是聚焦关键场景,在创新兑换环境上谋思路。根据黑龙江省入境客流量状况,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绥芬河旅检口岸、黑河旅检口岸等入境“首站”指导银行增设外币代兑机构和自助兑换机。组织银行合力打造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便利外籍来华人员“第一站”兑换。调研走访省内数个热门旅游、购物景点,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亚布力滑雪度假区等重点文旅场所增设外币代兑机构,加强外币兑换机构业务人员培训,规范和推广个人本外币兑换标识,充实外币兑换服务设施,营造友好便利的兑换环境。截至2024年9月末,全省共有27家银行的1300余家银行网点和外币代兑机构,7000余台自助兑换机及可用外卡取现的ATM机,遍布全省13个地(市)及辖属县域。
二是开展双语宣传,在对外政策解读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银行金融服务主渠道优势,以银行基层网点为依托,在外籍人员较集中的银行网点配备具备双语交流能力的员工,组建“金融志愿者+俄语翻译”宣传小组,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一对一”服务。针对外籍人员生活、工作、消费等常见场景,制作中英双语版《境外来黑人员外币兑换服务指南》并在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公众号发布,指导银行印制宣传折页、海报并在营业网点投放,为有兑换需求的外籍人员提供更明确的指引。组织开展“你用汇、我护航”主题宣传活动,便利外籍人员快速了解兑换渠道和办理流程。
三是契合兑换需求,在保障民生服务上做“加法”。指导银行网点、外币代兑机构和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扩大币种供应,增加可兑换的外币品种,为免签国家及亚冬会赛事相关国家提供外币兑换服务保障。着力完善外币现钞“基础供应+应急保障”服务体系,指导各重点区域银行建立外币各面额调剂余缺机制,做好外币现钞备付,实现网点协同调度,保障外币零钱包充足供应。推出外币应急提钞网格化服务机制,增设应急提钞服务网点,提供“7×24”小时全景金融服务,织密“现金兜底”服务网络。
课题组成员:鲁荣 董燕 赵钧天 廖英豪 苑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