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外汇史

关于中国国际收支统计的一则新史料

来源: 《中国外汇》2024年第11期 作者:马昀 编辑:章蔓菁
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于1950年编制的《外汇统计丛编》初集一书详细记录了1931—1947年中国国际收支统计,为研究中国国际收支统计史提供了新史料。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系统反映。中国从1980年代初开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收支手册》编制中国国际收支统计数据。这一时间点之前的国际收支统计不够系统、完整、准确,不具备跨期国际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的可能。

近两年来,中国国际收支统计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22年按照《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追溯发布了1950—1981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北大学者颜色等人于2023年在《金融研究》发表了《中国历史上的国际收支估算:1550—1948》文章,该文同样是按照《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的标准估算了1550—194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这两项成果与国家外汇管理局按年度公布的国际收支数据共同构成了横跨明万历以来近500年长周期的对外经济活动历史记录,但仍有遗憾(参见《中国外汇》2024年第9期《中国开放经济统计研究的两项新成果值得关注》)。

近期,笔者新发现了一段史料,可进一步填补中国国际收支统计史的遗憾。1950年,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制了《外汇统计丛编》初集一书(以下简称该书)。该书第一编“国际收支”详细记录了1931—1947年中国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包括1931—1940年和1946—1947年两段。在编者序中,由南汉宸、胡景云领衔的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明确写到“这本统计丛编包括外汇工作应用的国内外有关统计数字。编制的动机是:把这方面的资料加以收集与整理,印成一册,使工作的同志们由此可以约略看到中国对外金融贸易关系的全貌,在计划上,领导上与工作上可能有些参考价值。”

该书共分为十一编,主要记录了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外统计数据。第一编就是国际收支,涵盖了中国、英国、美国、苏联、法郎区、澳洲、印度、菲律宾、印尼和日本的国际收支年度数据。第二编为贸易,主要是中国的对外贸易。第三编为侨汇,主要是中国的侨汇。第四编为外汇资产,主要是中国的外汇收支以及各国的政府及私人存放在美国银行的短期存款。第五编为金银,主要是中国的金银及世界主要资金市场的金银价格。第六编为外债及外汇债务,主要是中国外债及外国在华投资等。第七编为汇率,主要是中国外汇牌价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货币汇率。第八编为通货信用与物价,主要是中国利率以及物价情况。第九编为指定银行,主要是中国指定银行外汇业务和资产负债。第十编为航运,主要是中国主要港口及船舶数据。第十一编为附录,主要讨论的是各国货币、度量衡、重量等计量单位和换算标准,涉及面广泛,解决了不同历史时期货币单位换算的难题。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