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

本轮美元升值周期的特殊性

来源: 《中国外汇》2023年第21期 作者:明明 编辑:张美思
美国实行相对更紧缩的货币政策与更宽松的财政政策、美国经济相对强劲、全球避险情绪升温等因素使得美元持续保持高位。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美元经历了三轮升值周期。当前,美元正处于第三轮升值周期中。对比来看,本轮美元升值周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展望后市,美元升值周期的拐点难以快速到来,需关注美元持续走强的外溢影响。

三轮美元升值周期回顾

1978—1985年,美元经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第一轮升值周期。美元指数由1978年10月的82升至1985年2月的164,上涨幅度高达101%。美联储快速加息及经济基本面向好是这期间美元上升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受到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暴涨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泥潭,美元遭遇严重贬值。由于美国通胀持续反复、通胀预期已失去锚定,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采取了极端鹰派的货币紧缩,推动美国利率快速提高至两位数。利率的攀升持续吸引资本回流,支撑了美元步入升值期。1980年11月,里根出任美国总统,实行减税政策,推动了美国经济持续向好,进一步将美元推高至197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1995—2001年,美元经历了第二轮升值周期。美元指数由1995年4月的80升至2002年1月的120,上涨幅度为50%。美国政府“紧财政”政策及新科技产业发展成为这一轮美元升值的主要原因。在此之前,美元显著贬值,不仅动摇了美元信心,也对全球金融造成了消极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上台后提出以促进经济增长、削减非生产性支出为目的的财政政策,1993年至2000年美国年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提振至3.88%,失业率及通胀率大幅下降,财政预算由赤字转为盈余,美国经济迎来了持续近10年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受益于二战后的“婴儿潮”,美国处于黄金工作年龄的人口激增,叠加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掀起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新兴科技公司快速成长,科技周期上行极大改善了美国经济发展,促使资金回流美国,为美元走强提供坚实基础。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