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市场展望

财富管理转型痛点与破解路径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4期 作者:赵然 沃昕宇 亓良宸 编辑:白琳
破解财富管理行业“基金赚钱而投资者不赚钱”的痛点,需要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出发,从卖方销售模式向真正的买方投顾模式转型,切实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和资产管理产品的不断丰富,居民对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将财富管理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能够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拓宽居民收入来源,助力我国共同富裕实现。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升级过程中,“基金赚钱而投资者不赚钱”的行业问题依然存在,说明财富管理行业在将净值化资管产品的收益转化为投资者账户真实收益方面仍有不足。要破解当前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这一核心痛点,需要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出发,切实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基金赚钱而投资者不赚钱”的致因

“基金赚钱而投资者不赚钱”主要体现为产品组合收益率和投资者账户真实收益率的偏离,导致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投资者的短期持有和高频交易行为。2021年《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数据显示,投资者的盈利水平与持仓时长正相关,与交易频率负相关。

投资者短期持有和高频交易行为的深层致因可从供需两方面分析。从需求端来看,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实施、“非标转标”的背景下,部分投资者的刚性兑付收益预期仍未转变,面对资管产品净值波动容易产生非理性交易行为。“后资管新规”时代,资管产品实现全面净值化,具有波动的净值化产品无法满足过去稳健保值增值型投资者仍然存在的刚兑预期需求。市场波动下这部分投资者的大量资金回流储蓄和低收益低回撤产品,一部分仍然投资于净值化资管产品,但这部分资金的回撤容忍度相对较低,面临净值较大幅度波动时容易出现非理性交易行为,这种交易行为又会进一步加大其实现收益的难度。从供给端来看,财富管理行业从传统卖方角度、以销售量为导向的考核和运营使一线业务人员有动机促使投资者进行追涨杀跌、短期持有和高频交易等非理性行为,与此同时负债端非标替代的需求大幅增加而资产端却缺乏与之匹配的产品同样是“基金赚钱而投资者不赚钱”背后的重要原因。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