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从跨境投融资视角看债券市场国际化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4期 作者:类承曜 编辑:白琳
债券市场国际化应继续坚持渐进可控、统筹开放和安全的原则,促进高质量的债券市场建设,推动债券市场由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助力我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债券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债券市场化交易形成的价格为金融资产定价提供了基准收益率;金融机构通过债券市场进行流动性管理;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较少,债券是更受企业和投资者欢迎的投融资工具。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债券市场国际化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我国居民的整体福利水平。

债券市场国际化的意义

过去十年我国债券市场蓬勃发展,尤其是2017年以来年均增速达到15%。截至2022年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44.8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为我国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进一步推动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推进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债券市场国际化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国外机构(非居民)“引进来”到中国国内债券市场投资、发行债券以及提供承销、评级等服务;二是中国居民“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发行债券以及提供相关服务。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