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持续优化政策措施 护航新业态新模式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6期 作者:夏融冰 梁明 编辑:白琳
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呈现出新特色新亮点,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时期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是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形成外贸增长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出发,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点工作。近年来,以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工贸易保税维修、海外仓、离岸贸易等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增长,成为推动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动力。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持续出台系列支持政策,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充满活力、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有效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

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意义重大

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稳定外贸增长的新动能。在我国外贸面临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持续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成为推动我国外贸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2021年进出口规模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出口1.4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市场采购贸易规模6年增长5倍,出口至约220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出口规模达9303.9亿元,同比增长32.1%,占同期出口总值的4.3%,拉动出口增长1.3个百分点。全国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超过1500家,服务客户数量多达20万家。海外仓数量超过2000个,总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业务范围辐射全球。保税维修项目建成约130个,涉及通讯设备、船舶、轨道交通、航空等行业,为带动高质量就业、促进我国制造业由生产制造环节向后端维修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发挥重要作用。离岸贸易在试点地区迅速发展,2020年上海实现离岸贸易额3055亿元,海南离岸贸易收支额同比增长约11倍。此外,二手车出口、仓单质押融资等新业态新模式也在稳步探索发展。

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在疫情冲击下,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在保订单、保市场、保份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大多具有数字化、平台化、网络化、普惠化、共享化的趋势特点,为我国外贸发展带来新的比较优势。例如,通过大幅降低贸易成本和专业化限制,新业态新模式拓宽了传统国际贸易的准入门槛,使得一大批小微主体成为新型外贸经营者,极大激活了外贸主体活力。目前,在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备案的企业已经超过3.5万家。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主体备案数量也已超过15万家。通过新技术、新工具的广泛应用,推动产业数字化和贸易数字化的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了传统国际贸易产品和服务的产品形态、营销交易模式、传输载体和运输方式等,进一步满足国人多元化需求、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实现企业个性化生产、整合碎片化需求、拓展下沉市场,极大地延伸了外贸发展空间。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占外贸总额的比重由2015年不到1%增长到2021年的7.4%,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