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怎样的经济运行可谓稳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2期 作者:钟伟
2022年,宏观政策宜有充足的政策储备,以在恰当时刻加码经济维稳的托底力度;产业政策则宜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做好长期和短期、结构和局部之间的统筹协调。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疫情形势变化频繁,全球经济动荡不安,复苏起起伏伏。在我国出色和持续的疫情防控之下,国内经济实现企稳复苏。2020年我国经济呈V型反弹,2021年经济增长则是前高后低,通胀有所抬头,同时服务型消费诸行业修复不充分。2022年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前召开,谋篇布局,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意味着2022年注定是爬坡过坎、承前启后的一年。

稳字当头,怎样的经济运行可谓稳?在讨论和“六稳”“六保”相关的宏观政策时,需要了解“稳”的不同参照系及其不同政策含义。否则将可能引喻失义,对稳和不稳的整体把握有所欠缺。

第一种稳,是维持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增长趋势。2010年之前,我国经济增速的长期趋势线在约10%,此后转入中高速高质量增长阶段,大致每五年增速收敛20%。期间除了2020年之外,四十多年来增长的低点出现在1989—1991年,大约是4%。由此观察,尽管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但增速维持在不低于4%,或者尽可能使放缓节奏可控是必要的。

第二种稳,是参考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1年9月刊登的文章《中国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指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有望维持在5%—6%;大多数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其也许可以视为2022年以及“十四五”时期可考虑的增长中枢。这是我国在中性宏观政策下,政府治理和资源配置可持续的合理增速。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