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我为群众办实事”

湖北:“互联网+”助力外汇检查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23期 作者:陈嘉丽 编辑:章蔓菁
外汇局湖北省分局以“互联网+”为依托,着力打造非现场检查品牌特色、探索行政执法新模式、推进守法宣传入人心。

2021年以来,在总局指导下,外汇局湖北省分局组建了全国外汇线索研判中心(湖北)(下称“湖北研判中心”),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在非现场检查线索研判、地下钱庄案件查办、合规宣传等工作中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方式,提高线索研判效能,优化行政执法举措,开展合规宣传,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贯穿检查执法始终,有效维护了外汇市场秩序,震慑了外汇违法违规行为。

以“互联网+”为依托,打造非现场检查品牌特色

“互联网+监管”,非现场检查谋发展

湖北研判中心聚焦虚假欺骗性交易,确定了以数据为基础、技术为驱动、人才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建设方向。一是打通内外部数据通道,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湖北研判中心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挖掘线索,主动发现外汇违规新渠道、新动向;通过开展数据利用试点工作,湖北研判中心建立了与公安、税务、海关等多部门的联动机制,签订了数据共享和线索研判合作协议,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聚合,为对违规主体及交易圈进行全方位画像提供了完备数据支持。二是制定监管科技发展规划,夯实非现场检查技术基础。湖北研判中心围绕总局工作重点制定了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计划于三年内利用联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计算等技术开展涉加密货币外汇违规行为的监测识别,强化对重点渠道、重要机构的实时监控能力,提升对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快速防控能力。三是制定人才库制度,建立专精结合的非现场人才队伍。湖北研判中心通过集中培训、专题研究、非现场检查竞赛等方式,为全省外汇管理人员提供理论学习平台和外汇监管新技术实战平台,引导非现场检查人员评估现有的指标、模型,开展新指标、新模型的建设,提高线索筛查的精准度;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在非现场检查工作中的应用,提高线索筛查的效率;进一步拓展数据源,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线索案件研判,提高对外汇违规行为的打击成效。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