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我为群众办实事”
北京:持续深化外债便利化改革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23期
作者:
编辑:章蔓菁
北京外汇管理部聚焦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出多项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下称“北京外汇管理部”)按照总局工作部署,聚焦创新型企业发展难点和痛点,将持续提升中关村外债便利化水平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改革先行先试,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截至2021年10月末,中关村示范区共有81家企业享受到外债便利化政策,其中62.5%为成长期企业、28.1%为创业期企业。
探路先行 持续深化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改革
对处于成长初期的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其具有“轻资产、高成长”的特点,往往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中关村作为国家科技创新试验田,承载着我国科技发展、改革创新的重任。为支持中关村高新技术和高端产业的发展,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困境,北京外汇管理部聚焦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出台了多项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并在总局支持下,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对试点政策深化升级,帮助企业打通境内境外融资渠道,提升跨境融资的灵活性和便利性,进而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给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工艺先进、市场前景良好但净资产规模较小的高新技术企业一定的外债便利化额度。对于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企业境内经营发展需求给予500万美元外债便利化额度;对于注册在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将便利化额度提高到1000万美元。同时,对于部分净资产规模不足但发展前景较好并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如果所需资金超过上述便利化额度,可按照个案业务集体审议制度研究企业的跨境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