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与研究

关于建立在岸外汇期货市场的国际经验探讨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23期 作者:金中夏 编辑:孙艳芳
CME前主席梅拉梅德等人认为,尽管中国已经建立了人民币离岸外汇期货市场和在岸外汇远期市场,但仍很有必要建立在岸外汇期货市场;在风险防控和会员准入等机制设计上可借鉴CME的做法。

2021年10月6日,笔者在疫情期间专程参访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与CME前主席、全球外汇期货创始人利奥•梅拉梅德(Leo Melamed)和CME全球大宗商品和期权产品全球主管德里克•萨曼(Derek Sammann)举行了会谈和交流。

笔者此次访问CME的重点内容是探讨是否以及如何更好地在中国建立在岸外汇期货市场。笔者介绍了中国在研究建立外汇期货市场问题上的主要顾虑——是否有必要在现有外汇远期交易市场之外再建立这样一个期货市场,担心期货市场过度投机引发不可控的风险。对此,两人均认为,这些是各国建立外汇期货市场时常见的问题,他们很高兴与笔者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看法。梅拉梅德和萨曼关于在中国建立外汇期货市场的主要观点如下。

观点一:即使目前已存在人民币离岸外汇期货市场,仍有必要建立在岸外汇期货市场

就像美国有牛奶,但没人因此认为中国不需要牛奶。美国牛奶的价格更多由美国的供求决定,而中国牛奶的价格更多由中国的供求决定。和境外外汇期货市场相比,中国境内外汇期货市场价格最能充分反映境内主体的外汇供需。中国作为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人民币在国际原油期货中的价格影响力越来越大。同理,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汇率走势不能单纯由境外投资者来决定,而是要充分反映境内投资者的需求。同时,境内外汇期货市场和境外外汇期货市场应充分联通,通过更有深度的市场和更充分的价格发现功能,增加外汇期货市场的价值。从这一角度讲,中国在岸外汇期货市场应充分向外资开放。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