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全球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情况的统计分析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23期
作者:
编辑:张美思
总结各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经验可以发现,汇率是联结宏观经济和微观主体的重要变量。
2021年7月1日,世界银行公布了2020年高收入至低收入水平的门槛和大部分国家(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高收入迈向高收入水平的关键时期。梳理1987年以来全球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情况,可以为我国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借鉴。
世界银行逐年动态调整国家分类标准
1989年世界银行公布现行国家分类标准,对1987年的各国人均国民收入(世界银行用Atlas方法计算)进行了划分:480美元及以下的为低收入水平,481美元至1940美元之间的为中低收入水平,1941美元至6000美元之间的为中高收入水平,高于6000美元的为高收入水平。为保持标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世界银行在1987年的基础上根据通胀水平进行了动态调整,并逐年公布各收入水平的门槛值。1994年开始,世界银行开始使用特别提款权(SDR)平减指数代表世界通胀水平。SDR平减指数是依据SDR篮子货币所占权重及其对美元汇率,对SDR篮子货币发行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进行加权得到的。2016年人民币加入SDR后,中国因素也在SDR平减指数中体现。
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人均国民收入在1045美元及以下的为低收入水平,1046美元至4095美元之间的为中低收入水平,4096美元至12695美元之间的为中高收入水平,12696美元及以上的为高收入水平(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