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金融机构“筑路”精准扶贫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22期 作者:殷书炉 编辑:白琳
金融扶贫需要从政策、制度、产品、风控、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角度入手,构建完整的金融扶贫网,形成长效金融支持机制。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在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脱贫攻坚战中,不少金融机构从“输血”转向“造血”,构建起全方位的金融扶贫助农模式,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以浙江省为例,金融机构在助推产业扶贫、加大精准帮扶力度、加强中西部对接和扶贫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另一方面,金融扶贫也面临尽职调查难、风险监控难、产权流转难、保险保障难、创业续业难和防范骗局难等问题。下一步,应通过发挥多部门政策合力、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等,助推金融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

金融机构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与成效

一是打造产业扶贫样板,助力产业全链条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金融机构借助其自身资源优势,邀请专家实地调研考察,为贫困村量身定制产业脱贫方案;再根据农产品生长周期、环境、市场价格等特点,设计“特色产业+”信贷产品;最后依托金融机构的助农服务点,发挥电商优势,打通线上线下零售销售,以产业扶贫“造血”的方式,开辟出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如浙江江山农商银行推出“猕猴桃种植专项贷款”,以林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灵活多样的贷款方式,助力种植户和贩销户做好采摘、包装物流、收储加工和电商零售等一条龙业务。目前,该行已累计投放6000余万元的信贷资金,带动当地1108户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就业。

二是拓宽扶贫领域,全面提升帮扶质效。“两不愁三保障”为最基础的脱贫要求,可使低收入群体在生活、就业等领域的需求得到全面的提升和拓展,但也对脱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和因病返贫等突出问题,各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定期走访帮扶重点村和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将帮扶范围拓展至创业、就医等领域,从“精准扶贫”转向“精准防贫”。如台州银行设立“浙江省慈善总会台行银座扶贫创业基金”,以免息、免抵押、免担保的形式帮助有劳动能力和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创业群体。截至2020年9月末,其已发放494笔、1045.5万元的创业基金援助。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