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新兴市场国家贸易风险
当前,面对以欧美为代表的传统贸易市场的衰退,越来越多的国内出口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新兴市场。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风险往往较高,国内的外贸企业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损失。鉴此,亟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
汇率波动引发的买方履约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少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在此背景下,当地进口商需要支付高昂的货币兑换成本,导致在进口商品毛利率较低的情况下,进口商可能会因汇兑损失而拒付货款;另一种情况是,虽然进口商愿意支付货款,但所在国采取的外汇管制措施会限制其实际支付能力,同样会引发买方履约风险。
为应对上述风险,国内出口企业可考虑从两个方面予以应对:(1)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降低风险。国内出口企业在与买方签订合同前,就应将未来可能发生的汇率波动风险考虑在内,确定买方是否已采取了相应的汇率风险对冲措施。在一些情况下,国内出口企业可要求新兴市场的买方乃至最终下游客户一并向银行购买远期外汇,并向国内出口商出示相应购汇证明,以确保进口商在汇率波动时仍具有还款能力。此外,出口企业自身也可向所在地的金融机构购买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on-Delivery Forward,NDF)进行货币保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潜在的汇兑损失。(2)借助充分的信息收集来降低风险。汇率风险之所以能够引发买方履约风险,归根结底是买方自身的付款能力有所欠缺。对此,国内出口企业可在合同签署前,先对买方的背景进行充分调查,如果买方自身经营实力一般,但其隶属于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国集团,而集团内其他企业的实力尚可,则可考虑由实力更强的集团内其他企业来代替买方签署合同,或者要求其为该笔进出口贸易提供还款担保,以此规避买方因本币贬值而拖欠货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