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美国制裁俄罗斯案例研究及启示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15期 作者:贺洋 翟宗辉 曲皓 麦立丽 编辑:孙艳芳
美对俄制裁充分体现了新世纪以来美国制裁转向精准打击的趋势,具有典型的大国博弈特征,对我国未来应对美国潜在制裁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新世纪以来,美俄关系逐步脱离苏联解体后的“蜜月期”,美国频繁使用制裁手段打压重新崛起的俄罗斯。尤其是2014年3月克里米亚危机以来,美国开启对俄全面制裁,目标直指俄金融、能源、国防等领域。当前中美博弈不断升级,俄罗斯和我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均被美国视为竞争对手。分析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过程、手段特点以及俄方的应对措施,将为我国未来与美方周旋提供启示与借鉴。

新世纪以来美对俄的五次制裁案例

2000年以来,美国针对浓缩铀协定、人权问题、克里米亚危机、网络安全、生化武器滥用等五个领域对俄罗斯进行了制裁。以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为“分界点”,美方对俄制裁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14年3月克里米亚危机前,美对俄实施分散化制裁,主要涉及浓缩铀协定、民主人权等问题;第二阶段从克里米亚危机至今,美国在克里米亚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制裁基础上,出台了《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以下简称“CAATSA法案”),形成对俄的系统化制裁方案,之后针对俄生化武器问题的制裁也未超出CAATSA法案制裁范畴。在历次制裁中,最为典型的是针对克里米亚危机的制裁:美国先后实施了八轮制裁,制裁面最广、制裁手段最为全面(见附图和附表)。

IMG_20200804_093747.jpg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