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央行数字货币:概念厘清、政策考量与各国进展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15期 作者:陈文 编辑:孙艳芳
基于各国国情不同,其发行CBDC的主要激励有所差异。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探索CBDC发行的可行性,但在是否有必要发行CBDC以及如何发行CBDC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分歧。

货币缘起于一般等价物的职能,长期充当货币的是金、银等贵金属。而在国家层面上,则始终试图对货币发行权进行垄断。这种尝试一直到法币本位制推出后才得以实现。而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私人加密数字的兴起再次带来货币发行非国家化的挑战。央行数字货币作为对私人加密数字货币的有效应对,是国家货币主权意识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贯彻与体现。

厘清央行数字货币概念

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CBDC)?央行数字货币与我们接触到的其他类型货币有什么区别?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需要先从四个维度来认识数字货币:一是货币的发行主体是央行还是其他;二是货币存在的形态是电子的还是物理的;三是货币的发行对象是普通公众还是特定机构;四是货币的转移机制是采用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的方式。从这四个维度来看,日常使用的人民币纸钞就是央行发行的、物理的、面向公众使用的、去中心化的货币;而商业银行在央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则可以视为央行发行的、电子状态存在的、面向特定机构使用的、中心化的货币。在没有央行数字货币的时代,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没有渠道能够直接接触电子化的以央行作为债务人的货币。人们在商业银行电子账户中的存款,其发行主体并非人民银行,本质是商业银行发行的、电子状态存在的、面向公众的、中心化转移机制的货币。而CBDC的发行之所以成为一件举世瞩目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应用于零售端的CBDC将成为公众首次能够使用到以央行作为负债人的电子化货币,从而对于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严格的界定看,CBDC是央行发行的、电子状态存在的货币,并存在不同的类型:按发行对象区分,可以分为针对普通老百姓发行的零售型CBDC以及仅限于商业银行等机构使用的批发型CBDC;按转移机制划分,又可以分为基于账户制的CBDC以及基于代币制的CBDC,前者的技术路线更靠近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账户管理,而后者的技术路线则靠近私人加密数字货币的数字钱包管理。此外,基于央行货币的主权性质,CBDC还可以分为用于境内使用的CBDC,以及用于跨境支付的CBDC。其中设计为跨境支付的CBDC多为金融机构间使用,故多定位为批发型CBDC,因而对当前主导跨国支付清算的SWIFT体系会构成直接挑战,而对CBDC发行国之外的主权国家的法定货币则冲击较小。但如果跨境CBDC可用于零售支付,就会给应用国的主权货币带来较大冲击,甚至不排除某些国家的法定货币因价值缺乏稳定性而被废弃。定位于境内使用的CBDC,如果应用于机构间支付,其应具有优化传统机构间支付所依托的账户体系的作用,因而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解决方案将成为一种选择;而如果应用于境内零售场景,则CBDC在技术路线上选择的空间会更大,是当下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的一大重点。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