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为何会有负利率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18期
作者:
编辑:张美思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许多国家央行在将利率降至零附近后,仍然面临通货紧缩和经济下行的压力。这表明,从实现中央银行法定目标任务的角度看,存在实行负利率政策的必要。
当前,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债券收益率为负,丹麦、瑞典、瑞士等国甚至出现了负利率存款。最近,丹麦商业银行更推出了利率为负的住房按揭贷款。
负利率意味着借钱的人不但不用支付利息,偿还的本金也会减少。那么,这一反常识的现象为何会出现呢?
负利率的源头来自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而利率则是中央银行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来说,降低利率可以减少储蓄、刺激消费、鼓励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减轻通货紧缩的压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将利率降至零附近,但却仍然面临通货紧缩和经济下行压力。这表明,从实现中央银行法定目标任务的角度看,利率还不够低,仍需进一步降息,因此实行负利率政策有其必要性。
理论上看,利率从正到零、从零到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零并不构成天然的阻隔。政策利率从1%到0,和从0到-1%,对中央银行而言,都是降息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