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18期 本刊记者:白琳
中外资管机构各有优势,可以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长处,通过互补与错位发展,共同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市场呈高速发展态势,资管业务已成为金融业的重要部分。然而,资管市场发展仍有诸多不成熟之处,相较国外同业,国内资产管理机构也存在不小的差距。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 11 项举措,其中也包括资产管理行业。随着开放政策的落地,海外资产管理机构将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国内资产管理机构将有更多的机会与全球领先机构同台竞技。对此,新加坡五福资本创始人伍治坚认为,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中外资管机构也各有优势,可以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长处,通过互补与错位发展,共同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

《中国外汇》:在您看来,中国资产管理市场与美国、英国等国外成熟市场在产品、机构等方面有哪些主要区别?

伍治坚:第一个区别是金融工具和投资标的多寡。中国的金融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年轻,因此可投资标的相对较少,投资者可以购买的资产主要集中在股票、债券和房地产。而成熟的资本市场,如美国,可投资资产则更加丰富,除了上面三大类之外,防通胀债券、房地产信托(REITs)、大宗商品、外汇、对冲基金等也占有很大比重。再比如中美市场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多样性上也有很大不同。美国股市允许做空个股,有规模很大的期权市场、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市场、ETF市场。中国也有期权和ETF,但是规模比美国要小很多。而金融工具和衍生品的多寡,可直接影响对冲基金行业的兴衰。金融工具丰富的资本市场,可能催生出各种采用不同策略的对冲基金,比如全球宏观、固收套利、股票多空、外汇、量化、事件驱动、高频等。这些不同的对冲基金存在和获利的前提,是要有具备一定规模和流动性的金融市场,从而有工具可买/卖,有交易可做。

第二个主要区别在于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在国外,金融投资产品基本上都是净值化管理,投资者自负盈亏。中国在2018年推出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之前,刚性兑付的银行理财产品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购买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几乎是无风险套利,既没有损失本金的风险,还可以获得比存款利率高很多的回报。它的弊端是:本该由投资者自己承担的风险,被转移给了银行和政府。对此,监管层推出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推动银行理财产品从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变。这一举措会推进中国资产管理市场与国际通行规则进一步接轨。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