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18期
作者:
编辑:吴梦晗
上海临港新片区要实现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从业等五个方面的自由,需要有比现有自贸试验区更高水平的开放和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实施范围28.78平方公里,标志着中国诞生了与此前的开发区、各类产业园区在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功能定位、任务措施等方面有所不同的改革开放新载体。2015年4月,上海自贸试验区第一次扩区,实施范围120.72平方公里。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的通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规划范围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先行启动区域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设立临港新片区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高开高走的新进程,为上海新一轮发展拓展了战略空间。
建设定位:特殊经济功能区
上海临港新片区的目标是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特殊经济功能区是国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新战略空间概念。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第十三条载明:国家根据需要,设立特殊经济区域,或者在部分地区实行外商投资试验性政策措施,促进外商投资,扩大对外开放。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核心政策和制度是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全方位高水平的开放。在选址上,要兼顾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对外开放的要求;同时要加大区内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最终实现与境外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和信息快捷联通。特殊经济功能区是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服务国家全面开放的总体战略布局。上海临港新片区要实现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从业等五个方面的自由,需要有比现有自贸试验区更高水平的开放和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
核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