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膨胀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14期
作者:
编辑:张美思
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金融应该回归其竞争性现代服务业的定位。
有研究指出,2017年中国金融业占经济的比重为7.9%,在全球大国中位列第一,且在主要大国的金融发展史中,仅次于英国2009年危机前后曾经达到的峰值。当然,相关指标存在可比性的问题:中国统计金融业GDP时主要利用存贷款增速估算,没有严格按照增加值统计,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高估。但是,近些年中国金融快速扩张是不争的事实。金融过快扩张与当前金融风险易发高发、金融去杠杆等不无关系,应深入分析。
笔者认为,中国金融膨胀存在多重原因。
一是市场化不够。一直以来,由于强调金融业是敏感性行业,严格限制准入和市场竞争,造成了金融业的垄断利润和规模扩张动机的长期存在,对外开放程度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对内开放亦是如此。尽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民营银行,但至今民营银行寥寥无几。中国的中小银行数量明显低于美国,导致基层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实际上,越是限制竞争存在保护的部门,扩张得就会越快。如果真正实现了金融市场化、自由化,金融业的利润和扩张速度就会降下来。
二是金融监管不到位。金融膨胀最快、最赚钱的领域都是监管空白或不到位的领域,比如各类通道业务、互联网金融等。这些业务不承担监管成本,形成不正当竞争,导致大企业利用影响力争相转向发展金融业,基层乱办金融蔓延。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将监管存在空白导致的部分金融业务无序扩张视为金融自由化过度,则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