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第三方支付海外探路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14期 作者:荣蓉 韩英彤
杜晓宇认为,我国支付机构“出海”要先明确自身定位,充分了解当地监管要求,尽可能做到本土化,并需要积极维护国家形象和支付行业的美誉度。

随着跨境支付业务的蓬勃发展,我国众多支付机构纷纷涉足海外市场,积极探路境外支付。随之而来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如何更好地探路海外市场,布局全球化场景,进而培养当地用户习惯并开拓当地线下资源,就成为亟待突破的重点问题。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腾讯研究院副秘书长杜晓宇。他认为,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普遍都有向海外积极拓展进行国际化的意愿。但当前海外市场的支付格局基本稳定,国内的成功模式较难直接复制,同时,落实当地监管规则也存在一定难度。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我国支付机构要先明确自身定位,充分了解当地监管的要求,尽可能做到本土化,并需要积极维护国家形象和支付行业的美誉度。

《中国外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出国旅游、留学人数持续上升,中国消费者境外消费支付需求不断攀升,第三方支付机构也纷纷加大海外扩张的步伐。您如何看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海外拓展的现状?

杜晓宇:的确,现阶段第三方支付均加大了海外扩张的步伐。截至2018年5月,微信、支付宝两大支付应用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

第三方支付海外拓张,也是伴随着国人“走出去”这种方式推进的,来为“走出去”的国人进行相关服务。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2017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达1.31亿人次,比2016年增长7%。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