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海外用卡消费勿忘安全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14期
作者:
编辑:韩英彤
境外用卡消费风险不容小觑。一方面持卡人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发卡银行也应该为持卡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用卡环境,让正当持卡人的用卡风险降到最低。
近年来,出境商务、旅游、留学对于国人来说已经是非常便利的事了,海外消费规模日益壮大。银行卡已成为中国国民在国外消费除现金外最主要的支付工具。使用信用卡消费,既能满足境外的日常消费和回国后的购汇还款,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道防盗抢的屏障:一旦被盗或遗失,向银行挂失后,银行可以对盗刷消费进行拒付,避免消费者的经济损失。因此,境外消费使用信用卡对消费者是利大于弊的。但在潇洒消费的同时,仍要提高正确和安全用卡意识,避免因不懂正确用卡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用卡风险。
把手里的磁条卡换成芯片卡
被沿用多年的磁条信用卡,由于技术门槛低,国内外不法分子很容易通过犯罪手段窃取卡内的信息,通过复制伪卡进行盗刷,给消费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而带有芯片的银行卡是以芯片作为介质,能够存储加密数据,防止银行卡数据被复制,具有极高的安全级别,不易被复制仿冒。芯片卡的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业内的公认:法国银行卡的欺诈率曾高达2.7%,迁移到EMV标准的芯片卡后,欺诈率下降到了0.18%;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实施了IC卡迁移后,银行卡欺诈率也下降了90%以上。
国际上很多地区都属于盗卡高风险区域,使用磁条卡很容易被克隆盗刷,持卡用户从东南亚旅游消费回国后,都会接到银行通知要求更换卡片,就是为了防止磁条卡信息被盗。因此,去过东南亚旅游消费的持卡用户,更应该使用芯片卡。在银行卡被复制盗刷的事件中,绝大部分使用的都是磁条卡,而且由于消费者对盗刷流程并不了解,也很难防范盗刷。因此磁条卡用户应该尽快将其更换为芯片卡,为了用卡安全,不能嫌更换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