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 魅力无限

发布:2013-08-12 编辑:2013-08-12 来源: 《中国外汇》
互利共赢的全产业链国际合作,为中国企业境外并购能源开辟了光明大道...
近年来,中国企业大规模投资境外能源项目。天然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商品,与健康、安全、环保、社会稳定等密切相关。由于各国政府对天然气资源及与其相关的投资、并购都高度重视,对外国企业收购本国天然气资源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因此,以完全收购或控股的形式投资境外能源项目会遇到较大的障碍和阻力。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气电集团”)通过收购资源方部分股权或权益参股资源方上游、中游项目,形成与资源方利益捆绑的新的国际合作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LNG抢滩清洁能源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2011年,我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只有4.1%,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24%)。如果2020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达到10%,大致推算,我国天然气需求将达到3000~4000亿立方米,2020年将需要进口天然气1500~2500亿立方米,其中液化天然气(LNG)将占总量的30%~50%。
 
以往我国能源企业主要采取单纯购买形式进口LNG,与LNG资源方仅需谈判LNG资源购销合同,谈判复杂程度低,但仅能被动了解天然气气田和天然气液化厂生产情况。如果我国能源企业能够与国际大型能源企业合作并参与进入LNG全产业链,我们就能够及时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天然气田和天然气液化厂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协调上游LNG供应和下游天然气需求,应对紧急和突发情况,有效保障安全、平稳供气,并可以为建设境外天然气液化基地积累经验。因此,从国家能源战略出发,迫切需要我国能源企业探索LNG全产业链国际合作模式。气电集团对此进行了有益尝试。
 
气电集团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的全资子公司,以LNG一体化的生产项目开发、贸易及天然气气化、接收、输送、发电等为主营业务,是国内最大的LNG供应商。近10年来,我国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0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天然气进口量(含LNG)425亿立方米,增长31.1%。
 
资源是巩固和提高天然气市场竞争地位的基础。对中国海洋石油企业来说,短时间内要取得海洋天然气资源的大规模发现及经济开发困难很大,只有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和实践新型国际合作模式。为此,气电集团科学制定了境外投资战略: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促进合作双方战略目标实现;以转变资源供应方式为手段,促进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以资源购销为纽带,延展扩充LNG全产业链国际合作;以谈判、组织协调方式的创新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促进重大商务谈判平稳、高效推进。
 
积极探索全产业链国际合作
 
在开发澳大利亚昆士兰柯蒂斯LNG合作项目中,气电集团积极探索并成功开创了全产业链的全新国际合作模式。而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依靠以下三大措施。
 
措施之一:明确两大原则
 
一是共赢和竞争原则。在开展液化天然气全产业链国际合作中,气电集团确定了共赢和竞争的基本原则。共赢原则的核心是双方均能在合作中实现各自企业的战略目标;竞争原则则指双方合作以市场竞争方式实现。就共赢原则而言,气电集团的战略目标是,获取长期、安全、稳定、有经济性的LNG资源,参与煤层气生产、天然气液化、LNG资源购销和LNG运输的全产业链运作,学习先进的LNG上中游产业技术、管理、建设和运营经验;BG公司的战略目标是,锁定有信誉的LNG基础买家,保障液化天然气项目的经济性,在澳大利亚建设、运营昆士兰柯蒂斯LNG项目。而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柯蒂斯LNG项目合作中,气电集团与BG公司均能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就竞争原则而言,双方在本着尊重国际LNG产业惯例和各自企业特点进行谈判的同时,气电集团为充分发挥自身在天然气市场、LNG产业规模效应和企业良好声誉等方面的优势,以争取更合理的LNG价格、上中游参股和后续在中国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商务条件,还与其它多个LNG资源供应商进行了LNG资源购销谈判;而BG公司也与多个LNG资源采购商进行谈判,以选择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合作伙伴,争取合理的商务条件。尽管双方在谈判过程中难免出现分歧,但双方都能从合理的角度考虑对方合理的利益,本着双赢和市场化原则,积极解决问题和矛盾,从而保证了合作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截至2012年年底,BG公司和气电集团已经完成了约220万吨的LNG现货贸易,BG公司还向气电集团下属的福建LNG接收站供应了第一船LNG调试气。双方已建立起互信、双赢的良好合作关系。
 
二是由点到面、逐步深入的原则。油气领域国际合作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技术的特点。由点到面、逐步深入原则有利于与合作伙伴逐步增进了解和互信,也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在国际合作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近年来,气电集团在国际合作中,一直遵循上述原则,稳步推进对外合作。2008年,气电集团与卡塔尔天然气公司签署了每年200万吨的长期LNG资源购销协议。该资源购销项目为中海油与卡塔尔良好合作关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进而促成了2009年中海油获得卡塔尔B/C区块的勘探和产品分成合同。
 
措施之二:加强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国际资源合作产业链长,在供应、价格、储量、法律、税务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着潜在风险,因此,风险防范尤其重要。气电集团从四个方面加强了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一是防范资源供应风险。在国际LNG市场上,以往LNG资源供应方式是由单一资源地向单一接收地供应(点对点)。鉴于BG公司拥有澳大利亚、埃及、赤道几内亚、特立尼达多巴哥等多个LNG资源来源,气电集团拥有广东、福建、浙江等多个LNG接收站,经过协商,双方同意将LNG资源供应方式转变为多资源地向多接收地供应(多点向多点)。这对保障我国沿海地区天然气供应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控制LNG价格风险。LNG价格是双方谈判的焦点,也是双方共同面临的重大风险。如果LNG价格高于下游市场承受能力,LNG最终将无法在中国市场销售,那么实质上也给上游气田开发和中游天然气液化项目带来风险;如果LNG价格过低,上、中游投资方则无法获得合理回报,也就无法获得项目融资,也会使得LNG资源供应项目无法启动。对此,在对上、中游投资回报与下游市场承受能力进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气电集团与BG公司最终在柯蒂斯项目的LNG采购价格上达成一致,即在LNG价格与国际油价挂钩的基础上,视情况对双方提供一定的保护:在高油价下对LNG买方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卖方LNG价格的增长速度应低于国际油价的增速;在低油价下对LNG卖方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允许卖方LNG价格的下降速度低于国际油价,以利于双方的互利共赢。
 
三是防范资源、法律、税务风险。LNG项目合作涉及资源储量、税务、法律等多个层面的风险。为防范相关风险,推动上、中游权益收购,气电集团委托澳大利亚油气咨询专业机构进行了煤层气资源尽职调查,委托澳大利亚律师事务所进行了法律尽职调查,委托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税务咨询。为防范法律风险,气电集团还从谈判伊始就聘用了英国法和澳大利亚法方面的外部法律顾问,中海油内部律师也全程参与了谈判,因而有效地防范了法律风险。
 
四是推动市场开发和LNG接收站基础设施建设。在进行资源采购谈判的同时,气电集团大力推动市场开发和LNG接收站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天然气利用以及最终销售LNG资源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措施之三:重视改善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在昆士兰柯蒂斯LNG项目上,气电集团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昆士兰州政府及相关部门就项目开发、未来扩大投资及加强合作等方面的相关事宜进行了多次交流,从而获得了澳大利亚各级政府的积极支持。在推动昆士兰柯蒂斯LNG项目向中国供应LNG的同时,气电集团和BG公司还对部分煤层气供应澳大利亚国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最终形成了圆满的解决方案。
 
此外,BG公司还认真组织了对柯蒂斯项目的环境评估,并根据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不断完善相关的环保措施,最终形成并公示了项目的环评报告。昆士兰州民众和当地媒体对该项目的环保努力和对地方经济及就业的贡献广泛表示认同,项目的推进因此得到了各方的普遍支持。
 
文/程国伟  作者单位:中国企业联合会
 
 
 
 
点评:共赢模式下的国际合作
 
近年来,中国企业投资境外常常遭遇障碍,如何驱散所谓的能源安全“威胁”阴影,将我们“走出去”战略体现为商业“竞争与合作”行为,这是一个重大课题。经过探索和尝试,气电集团实现了我国能源企业首次参与全产业链国际合作。这说明,境外能源项目需要平等对话、全面沟通、多方协调。这种国际合作的机制,可以加强我国与国际社会间的合作,使我国能源企业得到了更多的“走出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让项目各方实现“共赢”。
 
此次国际合作可使气电集团以到岸交货的贸易方式每年从BG公司购买360万吨LNG,合同期限20年,从而确保了安全、稳定的LNG供应。此外,在国际LNG市场形势不明朗之际,气电集团与BG公司还实现了LNG资源价格具有高油价下的买方保护机制和低油价下的卖方保护机制,对新形势下LNG产业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气电集团来说,由于LNG价格具有高油价下买方价格保护机制,与没有买方价格保护机制相比,将节约采购成本数十亿美元。除了经济效益,这次国际合作还有助于气电集团提升国际化水平,为实现气电集团在海外建立LNG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该项目合作还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进口LNG替代煤炭和石油,不但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是对促进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贡献。
 
对澳大利亚政府来说,柯蒂斯LNG项目将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第一个大型LNG项目,对于开发利用昆士兰州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具有重大示范作用和意义;项目在建设阶段可创造超过5000个直接就业岗位,在运营阶段将创造超过700个就业岗位;此外,项目还将从2010~2021年产生320亿澳元的增加值,并在项目运营的20年期间,创造400亿~500亿美元的贸易额。
 
对BG公司来说,锁定有信誉的LNG基础买家,保障液化天然气项目的经济性,气电集团作为该项目的基础买家之一,每年将购买360万吨LNG,为该项目的启动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实现了它的战略目标。
 
文/黄晓勇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